明宏治14年(公元1501年),一名男孩出生在惠州涉县雄村拓林的王家族。他的父母给他取名为王泉。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但他对阅读非常厌恶。他的家人看到他不能通过科举考试来闪耀自己的门楣,所以他不得不让他做生意。
▲电影中的汪直形象
嘉靖19年(公元1540年),王泉和他的同乡徐伟雪与福建省漳州人叶宗满、谢和、方武一起前往广东进行海外贸易。由于明朝正在实施“海禁”政策,王泉以母姓“王”而自称“王志”,以避免朝廷追查。同年,这群人抵达了日本五岛群岛中的福江岛,受到了著名的长期欢迎。
两年后,在长期盛定的介绍下,王志受到日本战国大名松浦隆信的邀请,以九州外海肥前国平户岛(今长崎县)和日本肥后国松浦津为基地从事海上贸易。松浦隆信特意派人为王志盖房子,然后他在这里住了很久。在交易过程中,王志军以“儒生五峰”的名义出现在各种场合。
[img]363665[/img]
▲战国大名松浦隆信画像
生意做大后,王直为了安全起见,投靠了同乡徐栋的贸易集团,担任店主。此前,许栋一直在做海上海盗生意,同时还收到了保护走私的清单,王直加入其中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走私生意。然而,没过多久,许栋就被明朝总督朱婉带领灭绝了。无奈之下,王直不得不以金塘岛马迹山为据点,招募亡命之徒,建造巨船,开始海盗生意。在自己海盗团队的保护下,汪直肆意走私抢劫,在很短的时间内积累了巨额财富。@ 汪直还通过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的交易获得了大量枪支,海盗队迅速扩张,一时多达5000人。
▲清末民间海盗旧照
王直集团拥有如此多的先进火器和兵马,自然是不可战胜的,完全垄断了海上贸易和军火业务。据史料记载,“海上之寇,不受(汪)直接控制,不得存放”。也就是说,混在海上,只要不听汪直的话,很快就会被歼灭。嘉靖31年(公元1552年),王直带着海盗军驻扎在长崎。由于当时日本军阀的混战,王直宣布成立宋国,自称“徽王”。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日本最大的军阀只有3000人左右,不仅人数比不上汪直,武器装备也不是一个档次。于是出现了一个极其搞笑的场景。汪直在日本建国称王。没有人敢反对世界各地的名字。只有汪直马领导,“三十六岛之夷都是指使”。
[img]363666[/img]
▲日本长崎县汪直雕像
这些军阀怕王直。只要任何军阀不听话,王直就会向敌人出售大量枪支,或者直接与其他军阀合作杀死他。在这种威慑下,日本军阀不敢不从。然而,王直来日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他在海上摧毁了日本的日本海盗,开辟了日本的贸易路线,成为了暂时的海上霸主。然而,当时的嘉靖皇帝却严厉围剿了汪直,派兵偷袭了汪直。王直一怒之下,继续做海盗,还召集其他日本海盗骚扰抢劫东南沿海。
▲嘉靖皇帝的剧照
时任浙江巡抚的胡宗宪,为了长期消灭日本海盗,想招募王志。于是,他把王志的父母、妻子和孩子都放出监狱,给了他的家人很多优惠待遇,并派使者说服他投降。经过几轮谈判,王志终于被说服亲自去杭州接受招聘,但被愚蠢的巡逻王本固直接抓住,然后拉出去砍头。
临刑前,王直非常生气,冷冷地盯着监狱斩首的王本固说:“我一个人死了,我怕两浙人民受苦!”果然,王直死后,政府再也无法控制海外日本海盗——他的义子毛海峰为了为王直报仇,直接派兵进攻中国沿海地区。王直的一些老部门也投靠了福建的海盗,如吴平和张莲,这直接导致了嘉靖末期严重的日本海盗。
▲沿海日本海盗肆虐形势图
另一方面,当浙江巡抚胡宗宪得知此事时,他非常生气,忍不住哭了起来。他知道王直死后,海盗再也控制不住了,临刑前的遗言必然会得到验证。然而,对于胡宗宪和明朝政府来说,无论他们多么后悔,他们都无法改变这一切。
汪直是什么样的人? 胡宗宪为什么知道他死后会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