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武公(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744年),姬姓,郑氏,名掘突,周厉王姬胡之孙,郑桓公姬友之子,周宣王姬静之侄。春秋时期,郑国第二任国君,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44年在位 。
周幽王被杀后,他与秦、晋、魏联军击退犬戎,并被封为清士。不久,他护送周平王迁都罗邑,享受大片土地。之后,他以离间计灭亡了快速的国家,并在周天子巡视郭国防时灭亡了郭国。他娶了一个女儿,杀死了主张进攻胡国的大臣关其思。他袭击了瘫痪的胡国,使郑国逐渐强大,为郑庄公小霸奠定了基础。
郑武公,姬姓,名掘突,是郑桓公的儿子,周幽王的表弟。11年(公元前771年),沈国君申侯联合攻打周幽王,在历山下杀死周幽王,同时杀害郑桓公。郑桓公死后,郑国人为郑武公共同支持掘突继位。
郑武公元年(公元前770年),郑武公护送周幽王之子周平王东迁洛邑
(今河南洛阳)是东周之初。由于郑武公护送东迁有功,周平王任命郑武公继承父亲郑桓公的职务,担任周王室的清士。
郑继续坚持父亲制定的东扩战略计划。一方面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另一方面进一步实施攻灭东郭国和快国,吞并周边炎、盾、补、丹、依、涛、历、新八邑
具体行动。
郑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郑武公占领了快国都城制邑(岩邑,今河南新密曲梁乡大樊庄) ,灭亡郐国。
郑武公占领东郭国都城(今河南荥阳广武平城)四年(公元前767年),灭亡东郭国。 然后横扫周边炎、盾、补、丹、依、涛、历、新八邑。
郑国鸠占鹊巢,把国都迁到快国故都,把原来的寄钱地变成自己的地盘,把旧部从陕西迁到河南郑为号新建城邑。
[img]363434[/img]
郑武公为强国解放商人的口号。商人他们大多是有技术、有商业能力的人,周灭商后被定为世袭奴隶。郑武公东迁后,看到他们是建设国家不可忽视的力量,就依靠这些力量,开发滩涂荒地,扩建包括虎牢城在内的城市。郑武公还把桓公寄的京城建成了宏伟的都城。虽然京城后来没有成为郑国最高统治者的统治中心,但京城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百雉
,还有郑桓公的寺庙。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建设如此宏伟的工程,展现了郑武公的宏伟气魄。
郑武公雄心勃勃地实施武公之略当时,周平王怀疑郑武公如此开辟疆土,大力扩张,并想收回虎牢以东的赐地。因此,郑武公不得不在周平王迁都于迅(今河南新密)六年,建设新都。至此,郑武公继承了父志取郭、十邑之地,前华后河,左洛秦,雄图基本实现。
郑武公十年(公元前761年),郑武公娶了沈国君的女儿吴江为妻。吴江分别在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757年)、郑武公十七年(公元前754年)为郑庄公生下儿子和共叔段。
因为难产,共叔段是自然出生的,武姜不喜欢生,而是喜欢共叔段 ,因此埋葬了郑国内乱的祸因。
郑武公27年(公元前744年)病重,吴江想立叔段为王子,于是多次向郑武公请求,但郑武公拒绝同意。
同年,郑武公去世,继位为郑庄公。
郑武公死后,安葬在今河南荥阳北部敖山的飞凤顶。飞凤顶,因为武公陵在这里,又称武公岭,敖山也被称为广武山。
郑武公:郑国第二任国君,郑氏三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