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臣翁心存(1791-1862年),字二铭,号深庵,江苏常熟人。父翁咸封,官到海州学正。知州唐仲冕见心有异才,奇之,授之学。道光二年,中进士,改变吉士,授编修,督促广东学政。咸丰元年,晋升工部尚书。四年来,起授吏部侍郎,调户部,晋兵部尚书,迁协办大学士。八年来,充满书房总师傅,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因病乞休,复起,以大学士衔管工部。赠太子太保,文末,入祭贤良祠。著作有《知止斋诗集》。
简介
道光二年,成进士,选择普通吉士,授编修。大考促中允,督促广东学政。任满,进入书房,授惠郡王读书。寻督江西学政,累迁大理寺少卿。十七年,复直上书房,教六哥读书。逾年,以母老乞养。家十年,终母丧失。会子同书督促贵州学政,陛辞,宣宗命传诏。二十九年,到京,依然入直,教八哥读书。补祭酒。历内阁学士,工部侍郎,调户部。江苏巡抚请苏州、松江、太仓草米改征折色,心存疑问:“三属额征米14万余石,一旦改折,考虑京仓不足支放,州县假折色抑勒倍征,方便人民。主驳议,事乃宿。
咸丰元年,晋升工部尚书。三年来,江宁陷入困境,心存疏陈兵事。请乘贼势未定,前往荣渡江,陈金丝进入屯浦口。在上海水师追溯之前,江忠源和邓绍良的老师掩盖了他们,四路进攻;增重兵守江淮杜北;急清兖、豫、凤、颍捻土匪,不允许与粤寇合势;并核军需,同情灾难;筹集北京仓库,整理纪纲,维护基础。疏上,多采用。又推荐湖北省按察使江忠源,请任命指挥官重任,寻找即为巡抚。调刑部,再调工部,顺天府尹。
[img]362427[/img]
粤匪北犯,心存疏言贼气即将来临。请守护河流,直接驻扎在首都南部的重兵。河南、山西、陕西各要同时封锁,迅速调驻热河、绥远蒙古马队进口内卫京畿道;京师九门严禁奸诈研究,运通仓库储粮进城;齐琦善和邓绍良规定将重返扬州和镇江,以镇压江宁。疏陈顺天防务,划分汛地,举行团练;各营旧隶总督管辖,请求暂归调遣。贼犯天津,僧格林沁率师进剿,命顺天府设粮台。请发内币32万2,京仓米2600石给军食,加制军需火药。再次与团防大臣会议京城防守事宜,举光禄寺卿宋晋、太仆寺卿王茂荫综理其事,并诏令允许。时议行钞票,心存疏言:“军营里有票钞,令人窒息。钞票法,执行时有一次,此时已经颁发,未试用,势难突用的军营。“诏斥为阻挠,即责筹次等执行法,俾无阻挠。会议官论通州捕役勾结土匪行劫,命刑部侍郎文瑞得实,心存以徇私舞弊。
四年
起授吏部侍郎,调户部,晋兵部尚书,调吏部。六年来,疏陈江南军事,略说:“苏、松、常、太三府一州,以及浙之杭、嘉、湖三府,久为贼所窥伺。今宁国先陷,逼近宜兴,向荣守护丹阳。溧水和句容相继失守。他们应该对丹阳负责,这样张国梁就可以带领精兵驻扎在宜兴的东坝,而不是简水师驻扎在太湖。庶苏和常两郡可以保护他们。近期按亩捐输,失政,耗尽民财,请查明停止。年冬,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以官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寻调户部。
八年
充满书房总师傅。英法联军北犯,天津戒严。心存疏请圣驾还宫,以定众志,力言京师重地,不得驻外领事;长江形势不可失;绥芬边地不可捐;兵费不能再补偿;传教不能推广;和解难成,宜迅速进剿。湖北巡抚胡林翼奏除了水务中饱的弊端外,请改征折色。心存力赞其议;由部分章程五事、满、汉兵粮折价支付,上下衙门的所有不良规则都被裁掉了。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与肃顺同官不相能,屡乞病,不许。九年,复固请,乃予去职。
十年
户部迭兴大狱,肃顺主之,多所罗织。怡亲王载垣等会议,称司员忠林、王熙震用短号钞票换长号,曾面启心存,心存回奏部院事不是一两个人所能专政,断无立谈数语改旧章。载垣等随后请剥夺顶带归案讯质,文宗鉴其诬,仅以失察议处,免传讯,议降五级,改革补官,革职留任。复以五“宇”商号增支资金,心存驳令议减,未陈奏,司员即列入奏销,下严议,革职留任。是年秋,车驾将幸热河,心存疏切。
十一年
文宗崩于行,梓宫还京,心存与众臣欢迎,特诏起用,以大学士衔管理工部。诏嘉其疏举人才,不失人事君之义。又疏言:“东南之民向义十分坚强,各县陷后,流亡渡江者,日夜思招练义勇,克复乡。请曾国藩选能办贼到通州东台,收拾将散之心,激励方兴之旅,进捣苏,常,退保下河。为曾国藩有用之兵,上海一角赋税所出,宜取江海关无限利益。被嘉纳疏上。
同治元年,入直弘德殿,祁俊藻等授穆宗读。两宫皇太后慎重选择师傅,倚给弥杜。是年冬,宿疾,子安徽巡抚同书方缘事狱,诏临时释放侍疾。寻卒,优诏赐恤,称其为“品端学粹,守正不阿”,赠太保,入祭贤良祠,死文端。给孙曾源进士,曾荣举人,曾纯、曾桂并以原官即用,曾翰赐内阁中书。逾年,《文宗实录》告成,以心存曾充监修总裁,赐祭一坛。子翁同书,翁同棠,翁同爵官湖北巡抚。
藏书之家
翁同和之父。进士两年(1822)道光。历仕工部、刑部、兵部、官部尚书。咸丰八年(1858)授予体仁阁大学士学位。刻印书籍非常丰富,有宋魏翁的《毛诗要义》、《尚书要义》、《周易要义》、宋、元、明等数百卷《春秋左传要义》。是翁氏藏书的始祖。早年家境贫寒,不得不来当地藏书楼校勘书籍。借藏书越来越多,才学越来越长,精通版本、校勘、鉴赏等。同治年间,入值弘德殿,授读同治皇帝。其地位、才学,为其藏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道光年间,社会动荡,藏书家的传世收藏大多散去。他趁机出价收购了同邑著名藏书家陈的“稽瑞楼”藏书,共有4万多册藏书,为翁的藏书奠定了基础。他建了一个藏书楼,说“知止斋”、“新华吟馆”。有三个儿子,即翁同书、翁同爵、翁同福。去世后,藏书多传给长子翁同书。翁同书死后,把所有的藏书都传给了翁同福。1949年后,孙辈翁之喜将其大部分藏书捐赠给北京图书馆。著作《知止斋遗集》、《知止斋日记》、《知止斋文集》等。
晚清大臣翁心存简介 他的人生经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