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末代皇帝溥仪是怎么被赶出紫禁城的。接下来,一起欣赏。
与中国历代末代皇帝相比,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无疑非常幸运。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颁布诏书宣布退位。由于溥仪主动退位,受到民国政府给予的《清室优待条件》的保护。
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不仅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内廷,保留皇帝的尊号,还可以每年向中华民国政府分配400万元作为生活费。@ 清帝的私有财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当时,这些私有财产包括:紫禁城内庭的所有物品、热河宫(今承德避暑胜地)、盛京宫(今沈阳故宫)、颐和园、东部三省的大量皇家庄田、林地和矿山。所以溥仪退位后,他的个人财富仍然可以说是富有的敌国。
[img]360958[/img]
溥仪退位后,他和他的“小朝廷”仍然保留着过去紫禁城皇室的生活,食物、衣服和其他方面都非常豪华。从某种意义上说,溥仪不必履行皇帝的义务,但也可以享受皇帝的大部分权力,但生活比以前更舒适。
然而,这种好日子并没有持续下去。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3日,国民军将领鹿钟麟率领部门占领了紫禁城北部的景山,并解除了紫禁城内部城市守卫部队的所有武装。紫禁城的所有哨兵都被国民军士兵取代。此时,溥仪和前清王子都陷入了恐惧之中。然而,有些人仍然很幸运,认为这只是军阀之间的“城市变化之王旗”,对清室的优惠待遇不会改变。然而,这一次与过去不同。
据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记载。11月5日上午9点左右,溥仪和皇后婉容在秀宫边吃水果边聊天。突然,内务府大臣脸色苍白地跑进来,交给溥仪一份公文。公文的内容是“纠正”原有的“清室优待条件”。说白了,就是废除了“清室优待条件”。@ 鹿钟麟还给溥仪发了一条信息,要求皇室在三个小时内全部搬出紫禁城。溥仪的私产可以带走,但私产仅限于随身携带的珠宝、银二、日用品等。紫禁城文物归民国政府所有,归公产所有。
[img]360959[/img]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溥仪和周围的老人都是六神无主,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溥仪带着皇后婉容和妃子文绣离开了他生活了16年的紫禁城,国民军威胁要不搬走就开枪。
溥仪被赶出宫后,鹿钟麟亲自“护送”他到醇亲王府(醇亲王载枫是溥仪的生父)。到达醇亲王府后,鹿钟林问道:“溥仪先生,你是打算将来当皇帝还是平民?溥仪回答说:“我愿意从今天起成为一名平民。“其实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鹿钟麟身边有一群拿枪的国民军士兵,溥仪只是前朝的末代皇帝。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能喊自己要当皇帝呢?
溥仪在紫禁城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几十年后,当他回到紫禁城(1925年10月10日更名为紫禁城博物馆)时。当时,溥仪的身份不再是紫禁城的主人,而只是一个普通的游客。
末代皇帝溥仪是如何被赶出紫禁城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