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八年来,在徐有贞、石亨等人的阴谋下,土木堡变革中被废弃的皇帝朱祁镇与太监曹吉祥合作,利用朱祁钰病重、视事困难的机会,发动了夺门之变。在孙太后的默许下,朱祁镇复辟成功,改年号为天顺,景泰皇帝朱祁钰废为西王,迁居西苑,不久后去世。
尽管有废立皇帝,但夺门之变其实只是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对王位的争夺,不涉及改朝换代。
[img]360585[/img]
朱祁镇原本是皇帝,但在土木堡的变化中犯了一个重大错误,不得不“北狩猎”失去了王位。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早逝,没有留下孩子。他把王位还给了他哥哥的家人,总比选择另一个藩王要好。因此,朱祁镇复位时,朝廷大臣并没有太多反对意见,只是连累了于谦、范光等之前主持朱祁钰继位的大臣。
“明朝皇位之争,毫无意义,夺门也是如此。”《明史》的编辑也认为,夺门之变只是皇位之争,意义不大。
关于夺门的变化,有很多疑问没有明确的答案,比如“夺门”是哪扇门,是东华门还是长安门。于谦是否事先知道这次政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后再和大家谈谈这些问题。
今天要重点讲的是朱祁钰在得知朱祁镇复位后下意识地说的一句话,相当有趣,让人觉得天子无情,令人心寒。
既进,见南城,暨殿呼噪,还不知道。有贞号于众说:“上帝复辟了。”趣入贺,百官震戒,就是就班贺。上帝宣誓,众始定。景帝闻钟鼓声,大惊小怪,问左右说:“于谦耶?”既知为上帝,又连声说:“好,好。”
朱祁钰躺在病床上,突然听到上朝钟鼓的声音。他已经知道有人叛乱造反,惊呆了。他赶紧问:“于谦吗?”知道朱祁镇复辟后,心里放松了,连连说:“好,好。”
是的,你没看错。当朱祁钰得知有人谋反时,怀疑的第一个叛乱对象是于谦,一代著名的大臣,诚实正直。于谦曾经拯救过明朝的余谦,他将在大楼里倾倒。
朱祁钰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说到明朝的权力结构,我们通常只考虑皇权、内阁和宦官,认为权力是相互制约的,以实现平衡。然而,在某些特殊时期,部权(六部)的权力将高于内阁的权力。景泰时期是部权的主导时期。
在景泰时期的政治博弈中,宦官集团首先退出。土木堡的变化主要是英宗听了权宦王震的诽谤造成的。这一变化后,朝廷对宦官势力更加警惕,王震的党羽马顺甚至在朝廷被朝臣活活打死。
内阁成员,“内阁七人,言论多不和”,陈循、高谷、王文等人“虽然不是强奸,而是刻在心里,自私自利。与自己相比,与自己不同的人是禁忌。”如果有北方瓦拉强兵的压力和农民起义,内阁成员只知道朋友党是强奸,争权夺利。虽然不是强奸和邪恶,但他们不能承担国家兴衰的责任。
于谦是景泰时期真正的政治家。
朱祁钰登基时,虽然已经过了亲政年龄,但毕竟能力不足,无法面对复杂的政府。他能够继承自己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于谦在非常时期的全力帮助,所以景泰帝非常信任于谦。
凡论奏无不以者。尝遣使往真定,河间采野菜,直卖干鱼,谦一言即止。用一个人,必密访谦。
景泰帝服从谦虚。虽然于谦当时只是一名军事部尚书,但他实际上拥有的权力远远超过内阁和其他六名官员。王世贞说:“于谦通常负责军事事务,所有军事和政治事务都是专门做的。”。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事务,他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但不管怎样信任,于谦也只是臣子,对朱祁钰来说,他更看重的是明朝老朱家的江山。
自从朱祁钰登基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那就是废除王子的问题。虽然英宗朱祁镇被废除,但他的长子朱见深仍然是名义上的王子。在盛行长子继承制的明朝,废除朱见深改立儿子朱见济并不容易。
朱祁钰浪费了九牛二虎的力量,甚至利用皇帝贿赂臣子的招数,最终把儿子朱见济改为王子。然而,不到几年,朱见济因病去世,朱祁钰没有其他孩子可以成为王子。
朱祁钰不得不考虑自己背后的问题,因为他的家庭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孩子可以继位。
从朱祁钰的角度来看,余谦虽然诚实正直,但谁知道是不是假装的?如果他是董卓、王莽、司马懿等奸雄,他完全有可能拥有一个年轻的皇帝,继续控制政府,甚至篡夺王位。
当听说有人造反时,朱祁钰的第一反应是于谦是否造反。当他听说英宗朱祁镇复辟时,他放心了。当时他没有继承王位的孩子,他的王位原本来自朱祁镇。与其把王位给其他藩王,不如把王位还给朱祁镇,把王位牢牢维持在明宣宗的一脉。他会说:“好,好!
朱祁镇成功复辟,成为皇帝,复立儿子朱见深为王子。虽然朱祁钰被废除了,但当朱见深成为皇帝时,他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称号。在皇位竞争中,朱祁钰和朱祁镇成为最后的赢家。只有忠心耿耿、关心明室的大臣于谦,才成为皇权斗争的受害者,令人叹为观止。
为什么皇帝第一个想到的人是于谦,听到有人起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