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吴三桂投降清廷被重用? 你知道郑芝龙杀了全家吗?不知道没关系,告诉你。1644年,清军入关。
清军大举入关前后,一些明朝将领如史可法、何腾蛟等誓死抵抗,表达了悲惨的一幕;一些明朝将领,如吴三桂、洪承类和郑芝龙,放下武器投降了清廷。
有趣的是,吴三桂和洪承类作为投降清廷,已经被重用。吴三桂被称为“平西王”,拥有一支可以独立指挥的军队;洪承类官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
成为清廷第一位汉人丞相。郑芝龙只有一个空头衔,同安侯一无所有。后来,在清廷多次利用郑芝龙招降郑成功失败后,郑芝龙果断被处死。跟随郑芝龙投降清廷的全家人都被抄袭斩首,没有一个幸存下来。
为什么吴三桂、洪承类和郑芝龙的人生命运如此不同?
一、吴三桂、洪承类有利用价值,能为清廷做出巨大贡献;但郑芝龙几乎一无所有
早在1642年,吴三桂和洪承类就投降了清廷,尤其是洪承类。早在皇太极、范文程等人的极力劝告下,他们就投降了清廷。洪都为清廷入关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吴三桂在1644年春天开通了山海关,并引导清军进入海关。可以说,如果吴三桂没有开通山海关,清军进入海关的步伐必须推迟至少三到五年或更长时间。后来,他追赶和打击了南明政权,并在昆明绞杀了南明末代皇帝。
另一个例子是洪承畴,他为清廷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政策,并在多尔猷摄政时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洪承类还为清廷作出了特殊贡献:劝说明朝将军。洪承类在明清两朝都担任过重要职务,人脉广泛。清廷要求洪承类利用这一特殊身份,在各地招募明朝将军,放下武器投降,为清廷平定南明永久政权,发挥“马前卒”作用。
因此,清廷仍然愿意“奖励”吴三桂、洪承畴和其他全心全意投靠自己的人。洪承畴从头到尾都能做到;如果吴三桂不是自己死的,他仍然可以安享晚年。
[img]360383[/img]
在投降清廷之前,郑芝龙只是福建省的首都,没有掌握军政实权。虽然他曾在南明朝廷担任南安候选人,领导南明朝廷的所有军事重要任务,但本质上他仍然是一名海盗。郑芝龙投降清廷后,不可能像吴三桂、洪承类那样发挥作用。
当然,说郑芝龙根本利用价值是不对的。郑芝龙投降清廷后,最大的利用价值就是说服长子郑成功。无奈之下,郑成功根本听不进父亲的劝说。这样,郑芝龙的利用价值几乎为零。
二、吴三桂、洪承类出身不凡,都是前朝重臣,可靠性高;郑芝龙是海盗,随时可能反叛
吴三桂出生于明朝第二代官员(他的父亲是锦州总兵吴翔)。他在明朝担任辽东总兵,封西伯,给尚方剑;洪成类出生于进士,曾担任陕西三边总督、蓟辽总督等重要职务。清廷花了很多钱说服他们投降。他们的知识、背景和其他因素决定,一旦他们投降到清廷,他们就会全心全意地为清廷工作,不会轻易反叛,可靠性很高。
[img]360384[/img]
郑芝龙就不一样了。正如我前面所说,郑芝龙只是一名海盗。海盗是朝廷在任何朝代严厉打击的对象。这种背景决定了郑芝龙不可能享受清廷吴三桂、洪承类等人的待遇。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海盗,郑芝龙对任何朝廷都没有忠诚。他今天可以投降明朝,明天可以投降清朝,就像他的家人一样。正如他自己所说:“明朝和清朝是一回事,不是为了改变主人吗?”事实上,当清朝朝廷招募郑芝龙时,他几乎没有努力吸引他。
对于这种“朝秦暮楚”的人,清廷会让他永远留在身边吗?@ 清廷最终杀害了郑芝龙的全家。
为什么投降清廷的吴三桂比郑芝龙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