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由校默许魏忠贤打压东林党?他早就看到了这群人的真面目,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说到明朝的天启皇帝,人们会认为他重用宦官魏忠贤,忽视政府,压制东林党,专心做自己的木匠皇帝,导致明朝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虽然他的弟弟崇祯继位后想扭转局面,但最终还是无济于事。然而,我认为天启皇帝的无知、愚蠢和只知道做木匠的故事是有问题的。毕竟,《明史》是由他压制的一群东林党人编写的。我们应该理清真实情况的想法。
[img]360165[/img]
关于东林党,我觉得大家应该都很熟悉。现在对他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们有时间再谈这个问题。今天要说的只是被魏忠贤打压的东林党,最初是帮助朱由校成为皇帝的中流砥柱。他们是天启登基的绝对支持者。朱由校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去世时,这位名叫李选侍的女子命太监堵门,以免朝臣拜见朱常洛的遗体,并拘留了朱由校王子。后来,东林党领袖之一杨涟带头冲进皇宫。他是朱常洛任命的顾命大臣,所以太监们不敢造次,把大臣们放进了皇宫。
在朱常洛侍读太监王安的帮助下,大臣们抢回了朱常洛,两天后继位为天启皇帝。说朱由校应该信任东林党是合理的,在帮助李选侍堵门的时候,当时还叫李进忠的魏忠贤拿着棍子和枪冲到了前面。以后怎么会反过来?
随着朱由校年龄的增长,朱由校逐渐感受到东林党对他皇权的威胁。当他16岁登基时,大明面临着内外交困境。辽东战争紧张,国库空虚,朝廷内党争激烈。什么是“楚党”?、“齐党”、“东林党”一群文人今天还弹劾这个,明天还弹劾那个,为了自己的集团利益你争我夺,只会耍嘴皮。
而且这个“东林党”由于人多势众,又处于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朝政逐步得到控制,使得启示录的新政根本无法实施。当时,大明朱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北方农业道歉,导致流民涌动;江南经济发达,富人越来越多。长期以来,天启皇帝一直希望改变“重农轻商”的政策,至少要增加江南商人的税收。但这一举动直接触动了“东林党”的利益,遭到了这群人的一致抵制。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求重点征收北方农民的农业税,这让天启头疼。
[img]360166[/img]
在流民和灾民不断出现的情况下,“东林党”拒绝向江南征税,这绝对是亡国之举。天启最终决定坚决打击,重手整顿。然而,朱由校自己做这样的事情并不方便,因为他害怕破坏自己的声誉。同时,他真的不能独自得到这些“东林党”。天启皇帝决定在幕后策划,最好找个合作伙伴。
然而,朱由校从小就没有接受过系统文臣的培养和教育,因为他的父亲朱常洛不受万历的欢迎,这与这些文臣无关。没有一个首席执行官和尚书能成为他亲信的人。那怎么办,重用宦官也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事实上,天启比他的祖先更聪明的地方是使用宦官。万历“为国家而战”输给了朝臣。虽然朱由校最终是受益者,但他的形式迫使他成为“东林党”,需要成为一个残酷的角色,这挑选了“合作伙伴”、魏忠贤“泼皮破落户”。
@ 认为天启放开手脚,让魏忠贤处理默许的事情,这并不意味着他无论政府如何,可以说天启从头到尾都知道一切。他只是懒得站出来,可以说压制“东林党”是他自己的想法。明末太监刘若愚写的《饮中志》记载,朱由校经常“一边听一边听”,没有专注于木匠的工作,而是浪费了重要的国家政府事务。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无赖大师魏忠贤坚持朱由学校的意愿,严厉打压了“东林党”。朱由学校也应该满怀信心地开始自己的政策。但这是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他莫名其妙地死了。从他对弟弟崇祯皇帝的遗言来看,他仍然希望朱由检能够理解他的辛勤工作。但朱由检不明白。只有在最后,他才能完全理解。这是另一个故事。
[img]360167[/img]
@ 成为皇帝后,朱由校重用魏忠贤,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之。从当时的历史来看,这一举措也应该说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只是被压制的“东林党”讨厌这两个人。魏忠贤被骂为“阉党”,天启皇帝也成了白痴的“木匠皇帝”。他们编写的《明史·天启皇帝本纪》评论朱由校:“在位七年,妇寺窃权,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
为什么朱由校默许魏忠贤打压东林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