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把袁崇焕推上“神坛”,为什么要自己杀了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袁崇焕,大家可能都很熟悉,尤其是近代以来。有人说他缺乏战略眼光,爱吹牛,没有政治头脑,不善于人际交往。这种人怎么能和边境高层混在一起?
1、袁崇焕满分答卷
让我们一起讨论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他的老老板孙承宗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大师,他也擅长政治。他在关锦防线的建设中起着主要的领导作用。
[img]360133[/img]
他的想法很好,以宁远和锦州为关外桥头堡,互为角,实行积极的防御战略。
然而,从他与后金的反复交锋来看,他并没有给明朝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在具体的战斗中不能灵活,事实上,这不是他自己的问题,整个大明边境军队都有这个问题,(八篇文章读得太多)边境军队的将军。
在阵列和骑兵的冲锋中,战术单一、粗糙,缺乏适应能力,你的想法被敌人知道。下一步,别人都知道你要去哪里,你还在打毛。
孙承宗是个好学生。他和老师关系很好,喜欢学习。即使他考得不好,大明老师还是会给他一个好职位让他休息,但袁崇焕不一样。我们前面说过他的性格。
但后来大明还是让他当蓟辽督师。为什么?
他有很强的能力。任何人坐在许多位置都无所谓,但那些生死相关的职位只能由有能力的人坐着。想象一下,你会让一个靠作弊赚钱的医生给你做手术吗?(如果你不想活下去,你就无能为力)
明朝政府并不愚蠢。孙承宗是一位战略大师。他的战略理念很好,但具体实施能力有些不尽如人意。然而,袁崇焕是一位成功的战术执行者。上任后,他积极修复城墙,练习士兵,学习武器,观察地形,等待敌人入侵。后金来了,关外恐慌(今年不能过好年,考试不及格)。
袁崇焕,不好意思没听说过,还是个文人,大明显送肉来了,可这肉里有骨头,一不小心就崩了后金的大牙。
在宁锦之战中,他积极防御使用坚城利炮,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敌人。
在城外修建土墙,阻碍敌人集结进攻。当敌人疲惫不堪时,他出乎意料地率领军队与后金城外的血战。后金被打败了,留下了一具尸体,匆忙逃跑。战无不胜的八旗子弟被他们不在乎的小镇和著名的袁崇焕打败了。
[img]360134[/img]
2、忠君爱国为你好,难敌做事不动脑
袁崇焕的出现,改变了明方屡战屡败的尴尬局面,得到了大明的认可,九州同庆,一度成为大家崇拜的大英雄。
敌人的评价是“丐知中国有人”和“十几年没尝过这个强敌”的最好证明。
然而,袁崇焕喜欢吹牛。崇祯皇帝一开心就随便问他,辽东几年就能解决。事实上,就像你妈妈在聊天的时候问你几年可以让她抱孙子一样,你只需要撒谎来处理它,但他很喜欢皇帝随便问的问题,他更随便地回答,“五年后回到辽宁”。
崇祯自己不相信,可能,一直被后金打,你说五年可以杀了他,估计袁崇焕同学喝了一点酒,因为别人质疑自己很不开心,开始向崇祯皇帝详细介绍五年的方法,那家伙,好啊,崇祯也不明白,但不妨碍他听得很开心,让袁崇焕当蓟辽督师,特别给方剑。
袁大哥,你以为是现在,吹牛不犯罪,那是欺骗君主的罪,但他仍然认为这是为了皇帝的利益,看到皇帝一天担心国家事务,现在心情不好得多。
忘了吧。当时后金最烦人的是袁崇焕像钉子一样钉在辽西。第二,毛文龙不断在岛上攻击后金。后金一直担心后勤会被破坏,所以他不得不与袁崇焕战斗。
袁崇焕是蓟辽督师,但毛文龙拒绝接受他。事实上,毛文龙拒绝接受任何人。他不接受军队的支持和自尊。他经常和敌人做生意,这相当于占山为王。然而,他对明朝抗金大局仍有积极影响。
但袁崇焕同学倒好,矫诏一刀结果毛文龙,那可是一品大将,这可是专杀大帅的罪啊,只是“尔不知道国法久了,要不杀尔。东江一块土,以非皇帝有也。”他以为是为了皇帝的利益。
正如我之前所说,袁崇焕缺乏战略眼光。作为蓟辽的主管,袁崇焕责无旁贷地防御了整个蓟辽地区。然而,在擅长杀死毛文龙后,他没有意识到形势的变化。后金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长途进攻。因此,皇太极调整了绕过山海关攻击北京的战略。
纵敌长驱的大帽子扣在袁崇焕的头上。
袁崇焕匆匆赶到北京与后金血战,后来与后金和解。事实上,和解并没有错。明朝常年与后金和国内叛军作战,国力疲软。如果我们能先平静下来,历史如何发展仍然是两件事。
但错误在于你袁崇焕自作主张,不告领导。
崇祯皇帝很生气。你不是说他五年后会回到辽朝吗?现在敌人已经到了家门口。你也知道明朝朝臣的脸上写着“纵敌长驱、善主和议、专杀大帅”的罪名,要求袁崇焕受到惩罚。
崇祯皇帝承受不了这种压力,所以他惩罚了袁崇焕。袁崇焕手下的士兵们辞职了,自己跑了。崇祯皇帝怀疑自己病了。(不知道有没有皇太极反对计划。也许后金是三国演义。)你的男孩自尊心很强。结果,他错误地杀死了袁崇焕。
3、本非名将,实英雄
人性总是复杂的。袁崇焕不是圣人。他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一直忠诚、爱国。即使在监狱里,他仍然写信说服他的下属回来。他不知道他的下属为什么要去,他也不知道这是他与崇祯皇帝谈判的唯一筹码,但他放弃了。
袁崇焕死后,明朝在清朝的大规模对抗中再也没有取胜。袁崇焕的战术和野战的适应能力是明朝无与伦比的。明末,袁崇焕也是唯一一位能够在野战中击败清朝的将军。
他一直在用中国式的“为你好”来报答崇祯的好意。崇祯需要信心,他五年后会回到辽朝。毛文龙不尊重崇祯。他一刀杀了他。崇祯要求他迅速撤退强敌。他在血腥的战斗中无法撤退,所以他善于讨论和平。他被监禁了。崇祯一句话就召回了下属,切断了生存的可能性。
袁崇焕是个英雄。他不懂政治,不擅长权谋。他用一腔热血,抗强清,孤悬域外,用一座城市保护世界。他一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大明服务,但这真的是为了大明吗?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种中国式的“都是为了你好”伤害了。
行刑前,念出自己的遗言:
一生的事业总成是空的,半辈子的名声在梦里。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然守辽东。
崇祯为什么要把袁崇焕推到神坛上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