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被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建立的南明政权出现在南方。面对清军的南下,南明朝的小朝廷几次起起落落。这时,由于张献忠的遗言,他的余生实际上保护了南明十多年,给清朝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是怎么回事?
据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下成都,登基称帝,建立大西政权。一年后,肃亲王豪率领清军入川。张献忠听到这个消息后,放弃了成都,带领军队北上迎敌。也许张献忠觉得这次旅行很危险。临行前,他居然“杀了妻妾,一个儿子还年轻,还杀了他”,然后解释了他的正义后代的预期:
“我也是英雄,不能留幼子为人所擒,你终将成为世子。明朝三百年正统,不一定突然,也是天意。我死了,急着回到明朝,不是为了不义。”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个献忠立孙有望成为他的继承人,另一个献忠如果出乎意料,孙有望带领部众回到顺明朝,扶明抗清。正是张献忠的话保留了南明十多年。清军和大西军在凤凰山相遇。结果,张献忠在检查战场时被清军发现,被一箭射死。
张献忠死后,大西军的其余部队南下前往贵州,并于1647年正月12日突破遵义市。在大西军召开会议,就未来方向达成一致。结果,双方发生了冲突。孙可望、李定国等人主张,根据张献忠的遗言,他们决定“反正扶明,洗去贼名”,并将主张维持大西国王兆龄杀人。
后来,孙可望和李定国率领军队占领贵阳,“进入贵州”和“休息士马”。这时,他们收到了明代土司龙在田里的求救信。原来,当地土司沙定洲发生了叛乱。孙可望和李定国率领军队进入云南,平息叛乱。孙可望平定云南后,于1649年派使者到广东表示正式归顺。
当孙可望和其他人收到永历皇帝的诏书时,他们“跪下哭泣”,命令改年,尊重正朔,铸造永历钱。无论孙可望是虚伪还是虚伪,一开始,他仍然积极抗击清朝。大西军的其余部分已成为南明朝廷的主力军,尤其是李定国的部门。1652年,李定国率领军队离开云南,杀死了定南王孔有德,恢复了两个州和十六个县。
后来,清朝派敬金亲王尼堪担任定远将军,带领军队南下。尼堪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勇敢善战。他是清朝八旗军中的一员。李定国假装输了,把尼堪引入了包围圈,然后杀了他。李定国杀死了清朝的两位藩王,挫败了10多万清军。当时,他被称为
“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败名王,天下震动”。
[img]359887[/img]
就在李定国战胜清朝的时候,孙可望的野心进一步扩大,他想取代明朝,这导致了大西军的内部分裂。李定国坚持扶明,打败了孙可望。孙可望投降清朝,引导清军南下。李定国和其他人坚持抵抗清朝,但他们最终因叛徒出卖而失去了缅甸。1662年,李定国听到永利皇帝的死讯后,过于悲伤,死于疾病。
虽然张献忠残忍嗜杀,但他并不困惑。清军入关后,他命令部下改变战略,扶明抗清。以李定国为首的大西军坚持抗清十多年,延续了南明十多年,尤其是宁死荒外不降清的遗言。
张献忠生前说了什么来保住南明十多年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