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伯温的地位比李善低得多?主要原因不是加入太晚。我希望这对你有帮助。
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创大明江山基业的过程中,身边的一群谋士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李善长和刘伯温。
李善长来自安徽省定远市,出生于地主。1354年,朱元璋攻打滁州时,李善长主动来到军营前往朱元璋。朱元璋知道李善长在当地很有名,所以他非常重视他。
[img]359845[/img]
李善长主要负责军队的内政工作,负责军队的物资供应,也负责调查前来参加将军的个人能力和行为。用今天的话来说,李善长是一家大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和人力资源总监。李善长必须参与朱元璋集团所有重大事务的决策。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被授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的称号、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左丞相(明初最高官职),封韩国公,在明朝开国六公爵中排名第一。
刘伯温,原名刘基,字伯温,来自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刘伯温早年在元朝举行的科举考试中被录取,被任命为江西省高安县丞。当时,由于元朝统治阶级的愚蠢和腐朽,刘伯温不屑随波逐流,因此他愤怒地辞去了官员,隐居了。
1360年,在朱元璋的热情邀请下,刘伯温开始加入朱元璋集团,成为朱元璋的重要谋臣。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了“时务十八策”,其意义堪比三国时期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隆中对”。此后,刘伯温协助朱元璋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对朱元璋平定世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评价是:“学贯天人,资兼文武;气刚正,才华横溢。议论之顷,驰骋千古;在喧嚣的时候,控制在一边。”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被授予“开国运守正文臣”称号、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
明朝的爵位分为五个层次:公、侯、伯、子、男。作为朱元璋最依赖的两位谋臣,为什么李善长是公爵,地位显赫,地位极高。刘伯温只是伯爵?
有人认为李善长加盟时间比刘伯温早几年,那几年是朱元璋创业的关键时期,李善长自然应该被授予更高的职位。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虽然刘伯温加盟较晚,但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果不是刘伯温的运筹帷幄,朱元璋未必能如此顺利地打下大明江山。说到功行奖,刘伯温的功行不在李善长之下。
即使在资历上,李善长的官职也是左丞相,在百官中排名第一。刘伯温的官职是什么?资善医生和上护军名义上是第二产品,但根本没有实际职务,只是一个闲置的官职。为什么朱元璋对李善长如此厚重,却忽视了刘伯温?
事实上,李善长和刘伯温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在的群体不同。李善长是安徽定远人,他和朱元璋的另外两位心腹大将徐达(安徽濠州人)、常遇春(安徽濠州人)共同组成了大明安徽集团的核心。朱元璋是个疑心重重的人,在他心中早已将文臣武将按亲疏远近分为三六九等。他从安徽带出来的“小伙伴”是他最依赖的肱骨大臣,也是他最信任的心腹。在开国英雄名单上,这些人被委以重任。而像刘伯温这样的非核心集团成员,在完成了世界统一的伟大事业后,只能靠边站。
一百多年后,明朝正德皇帝认为刘伯温功勋卓著,应该加封,于是追封他为太师,文成。
为什么李善长的地位比刘伯温高?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