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姚启圣为什么总能成为历史上真正的领导者,两个细节直接告诉你原因。
在《康熙王朝》中,有一个脾气古怪的老人,那就是姚启圣。顺治时期,姚启圣的官职越来越小。他傲慢,鄙视朝廷,得罪了顺治。顺治专门下了一个圣旨,从不雇佣姚启圣为官。
姚启生沮丧多年,逐渐成为一名老人。60多岁的姚启生此时在三里河马场当了一名小官员。出乎意料的是,他开始迅速发财。原来康熙想攻打郑静,找不到合适的将军。周培公向康熙推荐了汉朝大臣姚启生。这给了姚启生晋升的机会。康熙命令人邀请姚启生出去。
[img]359562[/img]
康熙烧掉了顺治留下的圣旨,任命姚启圣为总督,这是封疆官员,典型的一把手。姚启圣虽然是老人,但当了一把手之后,他并不陌生。姚启圣是怎么当一把手的?我们真的可以学习。
第一个细节是姚启圣会见下属
姚启生要想实现“迁界禁海”的政策,就不能一个人完成任务。他必须依靠他的下属。姚启生上任的第一天,他召集了府、道、县的所有官员和将军参会,也就是所有的文武官员都来开会。
姚启生开会时没有胡说八道。每句话都是干货。首先,准确下达命令,向每个人明确任务,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二是规定时间限制,要求下属按时推进计划,随时报告;@ 直接考核,姚启圣的考核并没有扣工资那么简单,谁不能完成任务就直接砍头。
为了表明自己做事的决心,姚启生自己下了军令。如果他不能在期限内完成任务,他会主动砍头。现在每个人都害怕了。这是决心做事的领导。姚启生成功完成了“迁界禁海”的艰巨任务。就连康熙也对姚启生印象深刻。
[img]359563[/img]
第二个细节,姚启圣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并亲自为下属立威
姚启生成为领导者后,他开始迅速组建自己的团队。姚启生向康熙推荐施琅作为前锋将军。施琅原本是敌人的将军。由此可见,姚启生推荐的人才确实不拘一格。
作为最高领导者,姚启圣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合适的,而不是谁是这个人。只要我给了足够的利益,每个人都可以为我使用。姚启圣的大胆想法也实现了。施琅被郑经怀疑杀害了他的家人。施琅再次投降清朝,成为姚启圣手下的将军。
[img]359564[/img]
施琅虽然有过人的军事才能,但在清军没有威信,也没有人遵守施琅的命令。这时,姚启生作为领导又出面了,他给了施琅绝对的领导权威。
他告诉所有的士兵,他们都是从水手开始的,他们都应该听从施琅的命令。施琅让提拔谁当领导,他就提拔谁,施琅说要杀谁,他就杀谁。因此,施琅的个人威望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后来战胜郑静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通过这两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姚启圣确实适合当领导。
姚启圣有多厉害,他为什么总能当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