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西汉一半以上领土的诸侯封国,严重阻碍了西汉王朝作为一个大统一国家的发展,也有可能分崩离析。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虽然打赢了“七国之乱”战争,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当时汉武帝四处征求意见,如何合理解决这个问题。
[img]359532[/img]
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传道受业,世界著名的大儒董仲舒,进入了汉武帝的视野。
汉武帝三次召见董仲舒,很快就喜欢上了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对汉武帝的主张是什么?一是“天人感应”,二是“统一”,三是“废百家,独尊儒术”。
为什么汉武帝喜欢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说,君权是上帝赐予的,不可动摇。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应该实现“统一”。实现“统一”的最好方法是“独尊儒家”。
理论上,董仲舒解决了汉武帝必须削藩、实行皇帝高度集权的问题。(至于“独尊儒术”能否达到这个目的,暂时不在乎),汉武帝非常喜欢,开始实施董仲舒的主张。
不仅如此,汉武帝还要求董仲舒参与实践他提出的理论。这就是把他放在当江都易王刘飞的国相。刘飞是一个想称霸叛乱的诸侯。董仲舒走后,他非常高兴,把自己比作齐桓公,把董仲舒比作管仲。这显然与董仲舒提倡中央集权背道而驰。因此,他多次劝说他。
可以说,汉武帝派董仲舒去后,目的基本达到了。
此时,汉武帝决定将董仲舒提拔到中央政府担任更重要的职位。然而,在这个时候,董仲舒遇到了一个人,他是他的主人燕。主人燕也想变大。当然,他不想让董仲舒变大,所以他提前把董仲舒刚刚写给汉武帝的奏折交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交给汉武帝后,汉武帝怒不可遏,罢了董仲舒的官。
为什么汉武帝会生气?原来当时皇帝祭祖的长陵高苑殿和辽东高庙发生了两起大火。董仲舒想借此机会劝汉武帝实施仁政(“仁政”是儒家的主张),否则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这是合理的。汉武帝为什么要生气?原来汉武帝和董仲舒都是极其聪明的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算盘。
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意思是“君权神授”,也意思是“神权”约束“君权”。也就是说,皇帝,你不能为所欲为,要受上帝的限制。但问题是,这个“上帝”在哪里?不在哪里,在大儒的口中。大儒说,这是“上帝的惩罚”,就是“上帝的惩罚”。这样,像董仲舒这样的大儒就成了控制皇帝的人。这还了得!@ 汉武帝要罢董仲舒的官。
汉武帝这样打击董仲舒,是为了让董仲舒明白,你的主张,只能削藩,不能控制“君权”。
罢免后不久,汉武帝又开始使用董仲舒,让他担任另一位诸侯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刘端更凶猛,更想叛逆。汉武帝希望董仲舒帮助他说服一位诸侯。
然而,此时此刻,董仲舒对汉武帝曲解他的主张,已经有些灰心丧气,@ 只干了四年,辞职回家,只做知识,不再涉政治浑水。
此外,主人燕。在他阻止汉武帝重用董仲舒后,他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他是如何得到汉武帝的信任的?原来他给了汉武帝一个“推恩令”的想法,不是从“道”的层面,而是从“艺术”的层面,彻底解决了西汉诸侯国的问题。显然,汉武帝认为这比董仲舒好得多。
为什么汉武帝不重用董仲舒的[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