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清朝最尴尬的英雄:打江山功绩第一,却被世人鄙视,
1644年5月27日,清朝摄政王多尔根率领10多万清军进入山海关,开始了夺取世界的战争。到1662年6月,南明永利皇帝被吊死,清朝基本统一了世界,建立了全国统治。在帮助清朝夺取世界的战争中,有一个角色是第一个,但它被世界鄙视,甚至清朝皇帝也看不起他。这是怎么回事?
清朝最尴尬的英雄是著名的洪承类!福建南安人洪承类字亨九。洪承类家境贫寒,但他努力学习,终于在万历四十四年改变了命运,考上了进士。一开始,洪承类在刑部任职,后调到当地,先后担任浙江提学司令、陕西布政使参政等职。陕西任职期间,陕北爆发农民起义,洪承类因平乱有功,被崇祯皇帝提升为延绥巡抚,后来又被提升为陕西三边总督。
在平定农民起义方面,洪承类确实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在他的打击下,农民军没有形成更大的气候。崇祯十二年,李自成被洪承类军队伏击,差点活捉,最后只剩下18骑了。然而,此时,崇祯皇帝将洪承类调到辽东担任蓟辽总督。崇祯十四年,清军进攻锦州,洪承类率领13万军队救援。
在松锦战役中,洪承类一度获胜。他坚持一步一步地工作,但遭到了朝廷的反对。崇祯皇帝、兵部尚书陈新甲主张快速作战,以节省工资,并多次派使者用红旗催促战争。最终的结果是洪承类被俘!起初,明朝认为洪承类已经死在战场上,肆意开展“纪念”活动。然而,洪承类选择向清朝投降,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死于困难的人。
皇太极对洪承类非常好,“幸运在大臣的右边”,王贝勒不明白,皇太极解释说,这个人是我们进入中原的向导。然而,皇太极并没有等到进入中原的那一天。1644年,多尔根率领军队进入北京,清朝将都城迁往这里。洪承类被任命为“以太子太保、军事部尚书、右副都历史、内院官佐理机务”。
洪承类在明朝经历了太监的起起落落,了解了明朝的情况。与此同时,他还与农民军作战了十多年,非常了解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情况。因此,他为清朝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并提出了许多相关的建议。在顺治的两年里,多铎率领军队占领了南京,摧毁了洪光的政权。多尔根认为世界的总体趋势已经确定,所以他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定,如剃须令,引起了江南人民的反对。
有一段时间,整个南方再次陷入战争,人们反对清朝的统治,支持南明政权。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派洪承类出山,担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并“赐智廉行事”。洪承类到任后,以抚为主,以压为抚,很快就搞定了江南的反清势力。之后,清朝派他“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与李定国等人打交道,彻底平定南明政权。
[img]359332[/img]
康熙的第一年,他向在清朝战斗了近20年的洪承类写信,要求“退休”。结果,清朝只给了他三等阿达哈番世界职位。三年后,洪承类死于疾病。洪承类是清朝的“消防队长”。他首先为清朝抚养江南,然后平定西南。他可以说是摧毁南明的第一英雄。然而,洪承类遭到了世界的唾弃。就连清朝的乾隆皇帝也非常鄙视他,并将其列入《两臣传》。
洪承类打江山功绩堪称第一,为什么会被天下人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