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16年4月,武宗皇帝朱厚照死后无子,遗诏以父皇孝宗朱虎门的弟弟朱枯杭的儿子朱厚熔继承王位。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商量,决定派太监谷大用、张进、大学士梁储、徐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到兴贤王邸迎接朱厚荣。朱厚荣从安陆抵达北京后,进入大明门、承天门,到奉天殿登基,接受百官朝贺,并将明年定为嘉靖元年。
[img]357458[/img]
嘉靖即位后第六天,即诏臣,下令祭祀父亲兴献王和上尊号。是孝宗皇帝还是他父亲的贡献?这引发了三年的大礼争议。以大学士杨廷和为首的辅臣、九卿、御史、汉、詹、寺官,强烈主张嘉靖称孝宗为皇父,称生父为皇叔父,母亲为皇叔母。当然,这个主张不符合嘉靖的愿望。于是他问群臣:“这能改变生父生母吗?“以观政进士张聪为代表的另一位官员极力支持嘉靖,反对杨廷等人的主张,认为应该称之为皇父,孝宗为皇叔;并在京师建立了皇庙,以张尊亲之孝。嘉靖很欣赏这个主张,说:“这个理论,我父子可全!于是嘉靖召见杨廷和等,尊称父亲为皇帝,母亲为皇后。当然,这也遭到了杨廷和的强烈反对,公开退还嘉靖手诏,斥责张聪非论。到目前为止,矛盾更加尖锐。
嘉靖元年正月,清宁宫后殿发生火灾。杨廷和等人以“天人感应”说,他们与大臣们一起建议嘉靖。请加快孝宗为皇父,生父生母称兴献皇后,不加皇字。嘉靖不得不下令称孝宗为皇父,称皇太后为圣母。他出生的父亲不是皇帝。仪式争议暂时结束。
三年正月,嘉靖被提升为南京刑事部主任的张聪、另一位主任桂萼、南京兵部侍郎席书等再次上疏嘉靖。请改名孝宗为皇叔,兴献皇帝为皇父,母亲为兴国太后,母亲为圣母。于是手诏廷臣商量嘉靖。杨廷和再次退还手诏。礼部尚书王俊同廷臣73人,斥责桂萼、张聪非论,并要求治罪。嘉靖拒绝采纳,而是召桂、张等来京任职;并罢免了杨廷和的内阁大学士官。三月,礼部尚书王俊辞职。四月,嘉靖治罪御史段续、陈相等人。然后首辅谨身大学蒋冕辞官。嘉靖随后升席书为礼部尚书,特命张聪、桂萼为翰林学士,方献夫为侍讲学士。
三年七月,嘉靖在左顺门召见群臣,宣诏其生母为“圣母章圣皇太后”。这完全改变了嘉靖元年的圣旨,使群臣大吃一惊。
[img]357459[/img]
礼部待郎朱希周上疏,指出嘉靖更定皇父之举“不足取信于天下”。嘉靖宣布罢朝,六部、九卿、詹事、翰林等官员纷纷上疏抗争,但都被拘留不发。为了避免官员纠缠,嘉靖宣布罢朝。这时,尚书金献民、少卿徐文华看到这一幕,向群臣主张:“上疏被留不发,一定要把孝宗改为叔叔。大学士杨廷和之子修写杨慎说:“国家养士,战节死义,正是今天。“编辑王元正和张冲在事件中聚集了朝内文武群臣于金水桥南部,大声说:“万世仰慕,今天有不争者,共同打击!”
官部右侍郎何孟春、少卿徐文华反复呼吁,于是九卿23人,翰林22人,给事21人,御史30人,以及官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大理寺等229名朝廷命官。在群臣的影响下,内阁辅臣毛纪和石洛也跪在左顺门。嘉靖得知群臣于左顺门跪下,多次命司礼监宣诏:群臣退出。但是百官跪不起,从辰时跪到午时。嘉靖一怒之下,命太监将跪下的官员名字全部录下,并逮捕了丰熙、张游、余宽、黄待显、陶滋等第八人入狱。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大臣们跪下来。杨慎、王元正摇门大哭,百官也哭不止,哭声震动宫阙。嘉靖怒不可遏,下令逮捕马理等134人入狱,终止左顺门跪伏事件。
从此,嘉靖决心严格处理跪下左顺门的官员。他首先下令追捕逃跑的官员,前后迅速逮捕了20名各司官员。@ 严刑拷问丰熙等8人,并充军边疆。对四品以上官员全部领取工资,五品以下官员180余人给予廷杖,枚死者有编修王相等17人。再次宣诏尊父为皇父恭穆献皇帝,并上册宝,将兴奉皇帝主位从安陆迎宫,奉贤奉慈二殿。到嘉靖七年六月,进一步追求大礼仪的官员。土杨廷和,一所已罢官的大学,被斥责为“为罪之魁”,削籍为民。虽然大学士、尚书蒋冕、毛纪、乔宇等已退休,但也被夺职。官部右侍郎何孟春、官部郎中夏良胜等都派出了原籍为民。嘉靖命礼部将圣旨揭露承天门下,以为诸司官员警察省份。
谁让嘉靖皇帝称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