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是乾隆皇帝身边最低调的宠物妃子。因为出身低微,入宫之初没有得到宠爱,从来没有生过孩子,似乎注定一辈子都要和“悲剧”这个词相处。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个“苦女”不仅可以在危险的后宫斗争中全身而退,还可以得到两位皇帝的尊重。她死前显赫,死后悲荣,结局极其好。这个传奇的女人是庆祝皇帝贵妃陆氏。
乾隆皇帝身边最低调的宠妃,一生未育却被封为皇妃,养子成为皇帝
在影视剧中,庆贵妃被塑造成懦弱的女性形象
在《颜夕宫物语》中,清贵妃被塑造成懦弱的女性形象,长期以来一直在宫廷斗争中扮演“透明人”的角色。如果不是魏璎珞的支持,恐怕她会成为一辈子的低级妃子。这很可能与陆氏的出身有关。据史料分析,陆氏出身微贱,父亲陆士隆很可能是没有任何官职的汉族白身。陆氏入宫时间应在乾隆五年(1740年)左右,当时她正好十六七岁。
陆氏入宫之初,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小角色。就出身而言,她严重不如富察氏和继皇后惠发那拉氏(两者都来自满洲高贵姓氏)。;就背景而言,惠贤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之女)无法与惠贤贵妃相处。、与舒嫔(侍郎纳兰永寿之女)等人相比。这样一个背景低,没有背景的妃子,在阴谋的后宫出人头地,可能性基本为零。
事实也是如此。陆入宫之初,乾隆皇帝特别宠爱富查皇后。此外,陆出身卑微。自从她入宫以来,皇帝从未见过她一次,更不用说幸运了,所以混了七八年还是很常见的。后宫和外朝一样,也是一个“适者生存”的丛林社会。如果你不想一辈子被踩在脚下,你只能在没有高贵背景和突出背景的情况下自救。
幸运的是,陆氏是一个聪明的人,从不参与妃嫔之间的争宠,给外人留下了一个淡泊名利、不慕虚荣的好形象(据《清高宗实录》称,“恭慎无违,恪勤有素,为深宫服务,为深宫服务,不懈努力”),但私下里,他并没有少走“太后路线”。
虽然太后牛虎禄有生乾隆皇帝的功劳,但他在服侍雍正皇帝时并不受欢迎。多年来,他一直被乌拉那拉皇后、年贵妃、李妃等人压制。他也是一个“愤怒的包”形象。他生来就拒绝身份高、背景好的坚强妃子,同情安静而不受宠爱的妃子。陆抓住这一点,帮助自己打了一场“翻身仗”。
陆在黑暗中没有少结太后,逐渐让后者对她的经历感同身受,也没有少在儿子面前为她说话。乾隆皇帝是一个著名的孝子。他对母亲说的话总是听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陆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最后,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他将她提升为陆贵人,三年后,他将她提升为庆妃。当时,她27岁。
但陆氏的命运虽然迎来了转机,但如果想继续往上爬还是很困难的,原因无他,没有为皇帝生下一儿半女。对于后宫女性来说,孩子不仅是她们邀请宠物固定位置的“资本”,也是她们下半生依赖生存的“依赖”。即使没有孩子的妃子再次受宠,她们最终也会被忽视。幸运的是,陆氏很幸运,在使贵妃的次子永炎(嘉庆帝)诞生后不久,就承担起了抚养的重任,从而得到了乾隆帝和令妃的尊重。
[img]357230[/img]
陆氏之所以能获得永燕的监护权,一方面是因为她的等级很高(此时已升为公主),另一方面是因为公主连续分娩,没有精力抚养(十年内连生四子两女)。因为庆妃不能生孩子,她把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在永燕身上,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以至于嘉庆皇帝多年后仍然永远不会忘记她的善良(“神话:我自己的年龄,蒙庆贵妃的养母抚养,就像生母一样。见《清仁宗实录》)。
养王子有功,在贵妃的支持下,庆妃长期受宠,最终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晋封为贵妃。六年后(1774年),庆贵妃去世,享年51岁,很快就去世了。庆贵妃死后,乾隆皇帝哀悼不已,并下令辍朝五日表示哀悼(“诏:庆贵妃于本月十五日去世,辍朝五日。”见《清高宗实录》)。
[img]357231[/img]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皇帝因感谢庆贵妃的养育之恩,下诏追封她为皇贵妃,死后称为庆恭皇贵妃(“庆恭皇贵妃,陆氏”。第一次封清妃,累进清妃。。仁宗以尝妃养育,追尊为庆恭皇贵妃。”见《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一个出身低微、无子无女的妃子,终于得到了如此“善待”,这是超级成功的。
庆恭皇妃乾隆皇帝身边最低调的宠妃,她靠什么被封为皇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