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载淳一生都在拯救晚清。以下是详细的文章介绍。
载春的身份非常显著。他的父亲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孩子易晨。用现代话说,他的身份是“第二代官员”。与其他人相比,他在起跑线上获胜。
如果载淳真的在晚清站稳了脚跟,那就要从1901年载淳奉命去柏林向德国皇帝道歉。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载淳在晚清的人面前就会变成“卖国贼”。大概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载淳本来是去向德国皇帝道歉的,他说话、做事态度不好的话,让德国皇帝不高兴。如果他不顾大清的脸在德国皇帝面前低三下四,那就让大清人不高兴了。这份工作真的很难做。
到达柏林后,载淳立即去见了德国皇帝。而德国皇帝也不好说话,到处刁难当时只有十八岁的载淳。载淳在德国皇帝面前表现得很有家教不卑不亢,让德国皇帝挑不出任何毛病。这件事的最终结果是,德国皇帝想利用这件事侮辱清朝的中国。看到载淳的态度,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称赞载淳。回到清朝中国时,载淳还婉拒了朝中官员的高待遇欢迎仪式。载淳的节俭作风得到了国际的赞赏。回到朝代后,载淳也为清朝皇帝做了很多好事。
[img]356888[/img]
1907年,年仅24岁的载淳被封为军机大臣。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于1908年去世。溥仪,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登上皇位,成为清朝表面的统治者。载淳登上监国一职,监国相当于摄政王,载淳成了大清的实际统治者。载淳监国时,大清内部矛盾较大,朝中官员拉党结私。这种现象对大清极为不利。载淳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击这种现象。载淳罢免了朝中的权臣。通过这件事,25岁的摄政王载淳在朝鲜树立了威望。可以说,清朝的大部分政权都掌握在载淳手中。不久之后,载淳完全掌握了清朝的政权,他坚持立宪国策。他还多次强调:“要想让皇室变得强大,就必须集中兵力;要想让国家繁荣富强,就必须重视武器装备。直到今天,许多史学家都认为载淳的做法是对的。
载淳还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对手,他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袁世凯。袁世凯手里拿着清朝的大部分兵权。他在朝鲜有一个强大的背景,庆亲王奕旭。当载春刚成为摄政王时,他没有意识到袁世凯的野心,等他意识到后,一切都太晚了。当载淳想要摆脱袁世凯的灾难时,朝鲜大臣张之洞建议载淳说:“如果我们摆脱袁世凯,恐怕会引起军队的混乱。”载淳放弃了摆脱袁世凯的想法。最后,载淳被袁世凯强迫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务。晚清政治舞台完全退出。
为什么载淳一生都在拯救晚清?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