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准备了明末的史可法,在扬州保卫战中誓死抵抗清军,最后从容就义,感兴趣的朋友们来看看吧!
史可法是明末名臣,1645年,他在扬州保卫战中带领扬州军民誓死抵抗清军的进攻。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史可法英勇就义。后来乾隆皇帝被史可法忠君护国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给了他一个“忠诚”的死后头衔,后人尊称他为史忠正公。史可法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从小家境贫寒,与父母住在一条破旧的小巷里。史可法天赋很高,而且很好学,他十几岁的时候去参加童子试,遇到了时任督学的名臣左光斗。当时左光斗断定史可法是一种可制造的材料,未来的成就永远不会逊色于自己。为了让史可法有更好的阅读条件,左光斗经常帮助他。
一天晚上,左光斗又去探望史可法,结果看到史可法刚写完一篇文章,累得躺在桌子上睡着了。左光斗不忍心吵醒他,于是脱下毛皮大衣披在他身上。后来,左光斗对妻子说:“我们的孩子都很平庸,将来只能依靠史可法来继承我的抱负和事业。"明熹宗在位时,魏忠贤祸乱朝纲,大逆不道。左光斗、杨涟等朝臣上书揭露了自己的罪行,却被他咬了一口,污蔑左光斗等人收受了巨额贿赂。随后,左光斗被关进东厂监狱,在监狱里遭受了各种非人的折磨。史可法用大笔钱贿赂了狱卒,最后一次见到了他的老师。左光斗不希望年轻的史可法卷入这场政治斗争。看到史可法冒着生命危险来看自己,左光斗既欣慰又忧心忡忡。最后,他硬下心肠,狠狠地斥责了史可法,并要求他立即离开东厂监狱。左光斗死后,史可法一边帮他收尸一边痛哭。随后,史可法继承了导师的遗志,并在有生之年将“忠义”二字奉行到底。
明末,社会动荡不堪。史可法入仕后,多次率领明军镇压各地农民起义。他领兵打仗的能力是从这一时期培养出来的。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里,他曾担任过兵部尚书、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官职,因为史可法在官期表现出色,不断被朝廷委以重用。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两个月后,江南部分明朝官员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松称帝,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为抵御南下进攻的清军,朱由松任命史可法为兵部尚书,在扬州部署兵力,准备与前来进攻的清军决一死战。
[img]356475[/img]
1645年5月,在许定国的带领下,多铎率领10万清军包围扬州。当时扬州只有一万多名明军,敌我力量悬殊至此。史可法知道,要解除扬州之困,必须依靠援军的力量。为此,他向全国各地的明军发出了求助信,但最终只有刘肇基率领一支孤军赶到扬州支援,其余的求助信都像泥牛一样进海。刘肇基带来的军队数量稀少,杯水车薪,对解除扬州之困没有任何作用。在这个危机时刻,史可法并没有退缩,他已经下定决心与扬州共存。在扬州被困期间,多铎为劝说史可法投降而努力工作。先是派已降清的明将游说史可法,见史可法不为所动,他亲自写了五封劝降书,派人交给史可法。史可法连看都没看,就把这五封劝降书烧成了灰烬。随后,他给清朝摄政王多尔根写了一封信,表明他决心忠于明朝。此外,他还为家人写了许多遗书。史可法写完这些信后,对世界没有任何依恋。
不久,扬州市弹尽粮绝,最终被清军攻破。扬州城破后,刘肇基率领400名明军继续抵抗清军,最终被清军歼灭。史可法本来想自杀,但被下属阻挠,后来被清军俘虏。
[img]356476[/img]
多铎亲自与铁骨铮铮的明军将领见面,并以高官厚禄劝说他投靠清政府。史可法义正词严格拒绝了多铎的劝降,并说:“城存与存,城死与亡,我的头可断,身不可耻!多铎看到史可法的态度如此坚定,终于打消了游说他投降的念头。此后,史可法从容就义。临死前,他要求多铎不要杀死无辜的扬州人。不过,史可法一死,多铎就下令屠城。连续十天,清军在扬州市大开杀戒,以至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十日”。
史可法是怎么死的?在扬州保卫战中誓死抵抗清军,最后从容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