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光地赢得了康熙的信任?李光地是康熙唯一的知己!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清朝康熙朝大臣李光地,理学名臣。协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省”赢得了康熙皇帝的青睐。李光地谨慎勤奋,始终如一,学识渊博。当了50年官,康熙被引为唯一的知己,除了李光没有第二个人。
李光地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从小就很聪明。五岁时,他开始向老师学习,阅读了大量的儒家作品,对宋明理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后来他参加了科举考试,考上了进士,被封为翰林编修。1670年,李光地回家探亲。当时,平西王吴三桂发动叛乱,得到了定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和靖南王耿忠的回应。耿强迫福建省著名人士到福州为自己效力,李光地收到了耿的招降信,也收到了郑经的招降信。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在郑成功死后占领台湾,一直以抗清为己任。如果李光地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就请叔叔去福州城探听消息。
当时,与李光地同名进士的陈梦雷正在福州。他也被耿精忠逼迫,但以生病为由,他坚决不与耿精忠同流合污。当他从李光地的叔叔那里得知李光地将去福州时,他试图劝阻李光地立即返回。然而,李光地来到福州,拜访了耿精忠,然后来到了陈梦雷家。陈梦雷告诉李光地,耿精忠缺乏军队,迟早会被清廷淘汰。
听了之后,李光地觉得很有道理。他们两人商量:陈留在福州,听耿的消息。李光地以父亲生病为由回到家乡,派人向朝廷汇报耿的情况。陈梦雷还发誓不要让李光的家人受到忠诚的伤害。李光说:“如果我能成功,你高尚的气节就能得到展现;只有当你的气节得到展现,我才能表现出我的功劳。几天后,李光地离开福州,回到家乡安溪。
回到家乡后,李光地秘密写了一封奏折,详细向康熙汇报了耿忠忠的情况,并建议康熙立即派兵讨伐耿忠忠。康熙很高兴看到奏折,说了很多赞美李光地的话。他还对大学士们说:“编辑李光地被叛徒忠诚的逼迫,但他坚决不与叛徒同流合污,躲在山里避祸。他还把破贼的计划写进了奏折,并派人去了首都。他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的行为应该得到奖励。说完,康熙还命令兵部将李光地破贼的计划抄下来,送到前线将领手中。
耿精忠的叛乱很快就被康亲王杰书平息下来了。杰书派将领拉哈达等人深入福建包围郑经部队,仔细询问李光地的消息。拉哈达收复泉州后,听到李光地的消息,得知李光地住在离安溪县70英里的地方。于是,拉哈达派人请李光去他的军营见面。看到拉哈达后,李光地说他愿意誓死忠于清廷。不久之后,康亲王向朝廷报告了许多不与耿精忠合作的人,并对李光地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这份名单中没有陈梦雷。经过讨论,朝中大臣决定将李光地提升为侍讲学士,康熙还下令将李光提升为侍读学士。
[img]355158[/img]
后来,李光地去京城上任,在福州见到了陈梦雷。李光地发誓,丹旦对陈梦雷说:“你报效朝廷的事不止一件,我会把一切都报告朝廷。”@ 他还写了一首长诗,赞扬陈梦雷忠于朝廷的高尚品格。陈梦雷非常相信李光地,认为李光地一定会向朝廷汇报他的事迹。然而,李光地进入朝廷后,并没有提到陈梦雷的事,使陈梦雷背负着投靠敌人的骂名。
虽然这件事影响了李光地的声誉,但并没有影响他在康熙心目中的形象。此后,他被提拔为直隶督察,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奉命维护和管理子牙河和漳河。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这项任务顺利完成。康熙对他很满意,把他提升为官员和尚书。不久之后,康熙认为李光地的才华和性格都很优秀,所以他被提拔为文渊阁大学士。
步步高升让李光地很开心,但同时也让他在官场上更加谨慎。为了不造成灾难,他总是言行谨慎。他只在皇宫里和其他大臣讨论朝鲜事件,私下里总是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以免别人抓住他的把柄,把他赶下舞台。李光地凭借出色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康熙的青睐。康熙晚年,对李光地更加重视,李光地总能解决康熙的问题。
有一次,康熙打算把允仁立为王子。允仁原本被封为太子,后来被康熙废弃。这时康熙打算复立他为太子,便召集群臣商量,并要求群臣从王子中选出一名太子。内部大臣推荐八王子允儿为太子,并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支持。康熙非常生气,命令大臣们仔细考虑,并对李光说:“那天我把你叫进宫殿,你曾经对王子发表过看法,现在怎么不说呢?””
李光地立刻明白了康熙的意图,所以他说:“在皇帝问我如何治愈废王子的疾病之前,我回答说,慢慢恢复,全世界的人都会有福气。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其他大臣这件事。“李光地的话暗示其他大臣康熙想复立王子允仁,劝他们不要阻止。听了李光地的话,大臣们再也不敢违背康熙的意愿了。康熙对李光地非常满意,四个月后复立允仁为太子,任命李光地为持节授皇太子宝册的二正使之一。
康熙五十二年,李光地参加了千年宴会,不仅如此,康熙还奖励了他。不久,李光因病疏乞休,康熙温旨挽留。两年后,又因病乞休,又加了一条“母丧未葬”。这一次,康熙给了李光地两年的假期,并在辞职时给了他一首诗(一句话给了他几个字)。康熙五十六年,李光地还朝,期间多次上疏乞休,但康熙以借口拒绝了他的要求。
康熙五十七年,七十七岁的李光地去世了。康熙派恒亲王云琪去吊唁,并派工部尚书徐元梦护送棺材回家。康熙还对阁臣说:“李光地勤勤恳恳,总是一节课,知识渊博。我知道最真实的,知道我不比李光地好!”可以说,李光地一生都很幸运。他在文武方面取得了成就。与康熙朝的其他大臣相比,他很幸运。
为什么李光地赢得了康熙的信任?李光地是康熙唯一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