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朝开国的重要大臣,范文程的知名度不是很高。说到他的十七世祖宋朝名相范仲淹,可以说是妇女和儿童都知道的。范仲淹写了一句名言“先担心世界,后来享受世界”,被追溯为“文正”(最高贵的死后)。
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家庭,血管里流淌着忠臣良相的范文程。当后金攻击自己的国家时,主人向努尔哈赤投怀送抱,表达了他的忠诚。清朝建立前后,范文程积极讨伐明朝,对清朝建立新制度提出建议,被视为清朝开国文臣之首。他一生协助四位清朝皇帝。死后,康熙帝亲自写了一篇祭文,并给了“文肃”这个名字。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范文程忠于清朝?他的结局是什么?
[img]353638[/img]
们来谈谈这件事。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范文程出生于辽东沈阳。据《清史稿》记载:“他的祖先明初从江西降级到沈阳,所以他来自沈阳,住在抚顺所。”范文程的曾祖父范曾担任军事部的尚书。他也是一个官宦家庭。他十几岁的时候努力学习。此外,他才华横溢,冷静坚定,写作技巧好。他和他的兄弟文习一起成为沈阳县的一名学生。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城正式建立后金政权,改为“命运”。命运三年后,后金部队袭击了范文程所在的抚顺。
范文程一不做,二不休,和哥哥范文奕一起去见努尔哈赤。
在拜访之前,范文程的曾祖范邈暗中帮助了他。得知范的曾孙孙来拜访,努尔哈赤提醒他。这是名臣的后代,他必须受到礼貌的对待。果不其然,和范文程谈过之后,努尔哈赤觉得眼前的年轻人很不一般。
在得到努尔哈赤的重视后,范文程的道路变得宽阔起来。他凭借自己的才华一步步走向关键岗位。
命运七年(1622),努尔哈赤攻打辽阳、西平、广宁等地,连战连胜,范文成始终跟随。命运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被袁崇焕用红夷大炮击败,半年后去世。他的第八个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被推荐为新任可汗,即清太宗。
[img]353639[/img]
作为先帝的宠臣,范文程被皇太极重用——安排他在身边,协助处理日常军事事务。天聪三年(1629年),范文程跟随皇太极大军两次南下讨论。他们从蓟门关进入,征服遵化。随后,皇太极让他独立带领军队作战。范文程很快赢得了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五座城市,表现出了超强的军事才能。
不久,明军反击,包围了大安口。范文程“用火器进攻,围攻”。当皇太极出兵攻打永平时,范文程奉命驻守遵化,“敌掩至,文程率先作战,敌败。以功授予世界职业游击。”
以文出道的范文程不仅能打仗,还能打胜仗。这让皇太极感到很舒服。
天聪六年(1632),范文程和其他意见相同的大臣一起疏散,建议皇太极放弃攻打宣府、大同等地,直接去山海关。后来清军入关占领中原,证明了建议的正确性。范文程的战略愿景也显露出来了。在破旅顺、收平岛、讨朝鲜、抚定蒙古等重大战略中,范文程的良策不断展现出突出的智慧。
崇德八年(1643年),太宗皇太极去世,大臣们讨论推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汗,为清代祖(后来的顺治皇帝)。福临继位时,贝子硕等人持反对意见,暗中计划立多尔贡为汗。但是多尔贡告诉了他们,硕托等人被处死了。范文程原本跟着硕托,属于红旗,但硕托死了,他被归类为黄旗。
后来,清军以破竹攻入北京,李自成仓皇逃亡。如何稳定人心,赢得人民的支持?范文程写了安民的通知:义军入关是为了报复大家,而不是为了杀人。他们都杀了恶贼。请放心,“官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听了这话,老百姓心里踏实,纷纷归顺清军。同时,范文程积极参与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为大清政权的新诞生而努力,夜以继日。
[img]353640[/img]
顺治元年(1644),范文程在大学学士学位中排名第一,地位显赫。顺治十年(1653年),范文程被授予少保和太子太保。康熙五年(1666年),70岁的范文程去世。康熙皇帝亲自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埋葬怀柔红螺山,立碑纪录,死于文肃。”
御书祠额“元辅高风”。
了解时事的人是英俊的。纵观范文程的生活,他敏锐地意识到明末的腐败,抛弃了垂死的明朝,但主动投靠努尔哈赤为进取的后金效力,优化清朝管理体系,成为开国的重要大臣。
成功退休的范文程完成了70年的人生旅程,可谓功德圆满。康熙皇帝的评价不仅响亮,而且消除了后人对他的恶评。
为什么范文程忠于大清?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