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出台以来,历代读者为了登科、寒窗苦读数十年,入仕后以文官之首的宰相为最终目标。然而,有这样一位学者,他在20多年的寒窗中名列榜首,奋斗了20多年,成为内阁的首辅。在他6年的执政生涯中,他实际上只工作了9个月,剩下的时间一直在申请辞职。在他申请辞职123次失败后,他自己炒了自己,这结束了他痛苦的为官生涯。
这位学者名叫李廷机,1541年出生于福建泉州晋江外浮桥村。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但勤奋进步,1570年中解元。之后边教边读,最后在1583年参加会试时取得了会试第一、殿试第二的好成绩。李廷机从政后在国子监管工作了一年。南京官员部署南京户和工部工作了三年,北京官员部门工作了四年。由于他在各个岗位上的成就受到了人民和同事的高度赞扬。
[img]351481[/img]
李廷机的显著成就与他的生活准则和当官之道有着不可避免的联系。他性格端介,寡交游,正直,正直,一尘不染。他说:当官三事,说:“清、谨、勤,而‘清’居首”。当官期间,他从不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任何不需要的博物馆杂物,都要去时籍记封存,以待后人,不敢得到任何东西。他退休时,两袖清风,回家后穷愁潦倒,临终时家产只有44银元。
万历非常重视和信任李廷机的政治能力和诚信。1607年,他被提拔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可谓至高无上。然而,当李廷机踏进内阁,准备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时,他发现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大明帝国中央九部官员只有31人,空缺人数达到24人,差不多有一半。也就是说,他们必须用一个人的工资做两个人的工作。
我这个伟大的国家真的缺乏人才吗?事实上,这都是万历皇帝懒惰政治造成的。自1586年9月16日起,万历皇帝开始大罢工,30多年没有上朝。在此期间,无论大臣们如何恳求、虐待、抱怨和散布谣言,他都视而不见。万历皇帝懒惰政治最明显的后果是“人滞于官曹空虚”,即官员任免工作大面积瘫痪,官员无法正常晋升、退休和补充。
李廷机无语的是,全国各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分奏折等待万历皇帝的批评,但万历并没有把它留在宫殿里和自己睡觉。让李廷机讨厌人不是工作难度,而是东林党的帮派,全心全意让李三才和郭正域上位。因此,李廷机不得不遭受这些人的弹劾和唾液。他没有万历皇帝那么厚。他只是向皇帝申请辞职,告老归乡。
李廷机知道万历皇帝懒得交三五份才能批准。为了尽快完成手续,让皇帝看到他辞职的决心,他把房子捐给了穷人,带着全家人去庙里住。然而,李廷机写了五封辞职信,皇帝没有回应,也没有回应,所以他一直在写。他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写了123封辞职信,结果仍然没有消息。他不仅没有成功辞职,而且还得到了“庙祝阁老”的绰号。
李廷机彻底崩溃了万历皇帝。他干脆炒了自己,冒着抗旨回家。万历皇帝收到叶向高关于李廷机回家的报告后,不予追究,加封他为太子太保,送银丝,派人追上他,护送他回家。1616年,李廷机死于贫困,临终时只有44元银元。万历皇帝给他的是少保、死文节和特殊祭祀宫。他的墓位于亭店村对面的山顶,墓碑上有“息我处”三个字。
[img]351482[/img]
明朝丞相李廷机发生了什么时候? 为什么要申请辞职123次炒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