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的官场都充满了明争暗斗。自古以来,文官之间的攻击就有一种常见的手段,那就是从对方写的诗中挑刺,证明作者的政治立场或生活方式“有问题”。仅北宋一代,就有两位名臣先后中招,一位是欧阳修,另一位是苏轼。苏轼写诗“嘲讽”王安石变法,被政敌陷入狱中,导致“乌台诗案”。相比之下,欧阳修虽然没有坐牢,但比苏轼更尴尬:
一首“小黄字”,竟然卷入了一场莫须有的“不伦恋”。
“词”这种风格,最初多写男女之间的风花雪月,由歌女配乐演唱。宋代士大夫一方面认为词不登大雅堂,另一方面又对填词情有独钟。最奇怪的是欧阳修。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这位老人在大力宣传“文以载道”的同时,也填写了许多污力十足的“小黄词”。有些文字的香味明亮,让人脸红心跳。比如《醉蓬莱》:“半掩羞耻,低声颤抖,问有人知不知道”——写女人偷欢时的紧张,“但待得更糟,在花的影子下,再来一次”——写完幽会后,我想起了花前月下的“再来一次”;又如《惠香囊》:
“宝檀槽在雪胸前,倚香脐,横枕琼臂”; 还有《蝶恋花》:“几叠鸳鸯被红浪皱,暗觉金钗,折声相扣”...
即使是不懂单词的人,光看这些“雪胸”、“香脐”、“叠鸳鸯被”、“声相扣”的字眼,也会有“开车”的视觉感。
[img]349739[/img]
大概是才华出众,官声好,欧阳修的大部分小黄词,
基本上被当时的文人圈视为游戏笔墨,让歌手在宴会上唱歌,快乐,很少有人坐在座位上,也不觉得欧阳修的“风格”有问题。
直到一首《望江南》,这位词坛“老司机”几乎翻车。
那一年,开封府审理了一起通奸案:欧阳生的妻子张与家中的男仆私通。事败见官后,张不仅供认了通奸,还供认了婚前的“不伦之恋”:小时候住在叔叔欧阳修家的时候,叔叔经常对自己有些暧昧。
欧阳生是欧阳修的表弟。虽然张的名字是欧阳修的侄女,但实际上是欧阳修的姐夫张龟年和前妻出生的。欧阳修的妹妹只是她的继母,她和欧阳修没有血缘关系。后来,张龟年去世后,继母带她去欧阳修。直到张长大,欧阳修才以叔叔的身份结婚,嫁给了欧阳生。
至于为什么张在这个时候指认欧阳修对自己“不忠”,一种可能是出于无知和恐惧。当张去欧阳修时,她只有七岁。面对一位相对陌生的男性长辈和当时的保守观念,她有可能把叔叔的一些正常亲密关系视为一种调情。现在,在恐惧中,不难理解这些旧的“隐藏”和盘子是为了减少犯罪。
当然,她是否被一些官员“诱导”作为攻击欧阳修的把柄也值得怀疑。当时,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发起了改革,历史上称之为“庆历新政”,冒犯了大量官僚。他们诽谤欧阳修等人结党营私,到处犯罪,想把他搬下去。
[img]349740[/img]
宋代文臣(剧照)
张爆炸的“猛料”立刻在朝野上下掀起了轩然大波。政敌们纷纷攻击欧阳修,他是一个穿着衣服、动物和伪君子。就连宋仁宗也要求欧阳修发表声明。当然,欧阳修否认了这一点,并一再强调:张只有七岁。即使他“浪漫”,他会和一个七岁的女孩发生什么吗?
应该说,这种反驳是非常有力的。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名叫钱谢的官员从政敌阵营中跳出来,对欧阳修冷冷地笑着说:“七岁,不就是学钱的年龄吗?”
欧阳修听到“簸钱”二字,立刻明白了他在说什么,却一时无言以对。
什么是“颠簸的钱”?这是唐宋时期小女孩之间流行的一种游戏。玩法很简单:每个人轮流抓一把铜钱撒在地上,决定正面或负面的数量。钱谢提到的“颠簸的钱”来自欧阳修写的《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坎坷的钱堂下去了,所以见面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了,更别说现在了。
江南柳
从字面上看,这个词似乎没有那么“脏”,但有一点文学基础的人可以读到不同的含义。“柳”是经典的女性形象,而“成阴”字面意思是树荫,却暗示着女孩的成熟。由于“江南柳”“未成阴”,也就是说女孩还年轻,所以“人为丝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人不忍攀折柳枝,黄莺也不忍站在嫩枝上唱歌。这两句互文见义,“人”和“莺”都指的是多情的男人;“留待春深”——既然年纪还小,那就等她长大了再“开始”吧。
再看看阙。转眼间,这个女孩已经十四五岁了。当诗人看到她“闲着琵琶”时,他们不禁回忆起她可爱的情绪,“当我们在大厅里颠簸时,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当时我们对她很感兴趣,“更不用说现在了”——更不用说现在她真的到了“绿柳成阴”的青春。
读完整篇文章后,这是一个“奇怪的小米”爱上了“小女孩”的故事!女孩仍然是“动荡的钱年龄”,一见钟情于别人,垂涎多年,一直看着别人从“叶小未成阴”长到14、15岁。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他们是否“开始”,但仅仅这个想法就足以让一个人看到。
这首歌《望江南》选材独特,略显“沉重”,还有“坎坷的钱”等细节。时间跨度了好几年,看起来很像意思。张在欧阳修家住了七八年,结婚的时候正好是“十四五”。难怪这个词越来越像是为她写的。
因此,张是“人证”,这首歌《望江南》是“物证”,欧阳修几乎跳进黄河也洗不掉。虽然同事和朋友一再为他抱怨,但他也拿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来证明他的风格一直是“优雅而遥远的,所有(李)白色的流动”,甚至否认这个词来自欧阳修的手,纯粹是政治敌人的陷阱,但没有帮助。
醉翁亭
不久,朝廷的惩罚下来了: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刺史。几千年后,这起疑问的真相早已无法检查,但他在滁州写的一篇文章却流传千古,那就是《醉翁亭记》。
幸运的是,由于欧阳修的才华和政绩,他在几年内被朝廷召回。最后,他以王子和少师的身份成为一名官员,死后被封为国公。这个问题不为人所知。
欧阳修居然写了[小黄词]?《醉翁亭记》背后隐藏着一场【不伦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