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你喜欢顺张让人昌、逆张让人死的故事吗?
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的行为也极大地激化了劳动人民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从建宁元年(168)到中平元年(184)十多年,历史记载的农民起义不少于十起。光和七年(184),席卷全国的东汉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在全国蓬勃发展。张让也与黄巾起义军有着密切的联系。东汉后期,原来的黄老之学变成了初期的道教,在皇宫里也出现了崇拜者的现象。
黄巾军领袖张角是以道教为号召的自称天师、义军领袖。由于信仰道教,张让可能与义军建立了关系。@ 张让等宦官也意识到汉政权的统治非常不稳定,权力充满了“年当甲子,天下大乱”的谣言。为了防止汉政推翻,张让提前与黄巾军拉关系保护自己。张让与黄巾军的秘密交流不可避免地会露出一些线索。因此,当中平六年(189)、青州、徐州黄巾起义再次全面爆发时,中常侍吕强提出杀害皇帝周围的“阿媚大臣”、赦免党人的建议。
[img]347296[/img]
当然,灵帝不想听这样的话。吕强知道自己被张让等陷害,皇帝昏庸不明,于是在“丈夫想忠于国家,怎么能对狱官说:皇帝召见吕强,他不知道为什么自杀;可见他心里有鬼,一定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邪恶。灵帝听了诬告,导致吕强宗亲被捕入狱,家产全部没收。郎中的张军也写了一本关于灵帝的书,说:张角之可以兴兵作乱,人民愿意跟随他。原因是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把自己的魔手伸向世界各地,贪赃枉法,侵占人民无所不为。人民没有地方谈论痛苦和不公正,所以他们建议叛乱,聚在一起偷东西。
他们应该杀死十常侍,把头挂在南郊,感谢世界人民,然后派使者告诉世界,这样他们就不会战斗,叛徒自然就会消失。但灵帝还是偏袒张让等宦官,还把张钧的奏书给张让等过目。看完奏书,刁滑的张让顿足痛心,表示愿意拿出全部家资,资助军队镇压黄巾军。看到张钧的书,灵帝感动了宦官,非常生气地对张钧说:“你真是个疯子,十常侍不是个好人吗?”
张钧又上书了,语气和以前一样,灵帝干脆不看。张让等人见张钩不罢休,合谋买通了廷尉,待御史,诬陷张钧与黄巾军勾结,结果张钧反而被关进监狱,很快就被处死了。太监集团与灵帝的关系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为了保持现有的禄位,张让必想尽办法控制皇帝,排斥异己。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豫州刺史王允发现了宦官张让的客人和其他宦官写给黄巾军的信。
王允不敢隐瞒,向灵帝报告。当灵帝看到他一向宠爱的宦官私通黄巾军时,他愤怒地指责张让:“你常说党人不忠。现在国家有困难了。党人站起来为我分担烦恼,但你秘密地与黄巾军串通。你说你应该杀还是不应该杀!“张让一边感谢自己的罪行,一边把与黄巾军交往的事情推给已故的常侍王甫和侯览。张让巧言分辨后,再加上张让与灵帝的特殊关系,张让并未因此受罪。
事后,张允怀恨在心,借故中伤,将王允逮捕入狱。在这里,又碰巧赶上了灵帝下诏大赦天下,王允被释放出来重做刺史。不到一个月,张让又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王允。王允认为自己无罪,料张让也无能为力,便坐上门槛车平静地走了。王允入狱后,朝臣莫不叹息,将军何进、太尉袁奎司徒杨赐联名上书,向灵帝请求宽大处理,王允幸免一死。
左中朗将皇甫嵩镇压黄巾军时,路经邺(今河北临漳)看到张让搭档赵忠建造的房子高大堂皇,超出规定,就没收了。这件事一下子惹恼了赵忠,再加上他之前因贿赂5000万元而得罪张让。于是,张、赵二人在灵帝面前大进诽谤,胡说皇甫嵩连成无功,浪费了大量军费。张让的父亲去世后,他被埋葬在英川的故乡,许多人参加了葬礼。由于其势焰熏天,几乎所有辖区都有人参与。但是州郡名士没有去。
张让认为这是他自己的耻辱,非常生气。后名士陈石独自前往吊唁。张让看到这里快乐,脸有点好看。后来,党被囚禁,陈石参与监狱,张让左右活动,让陈石救了自己的命。张让这一举动并不是对党的不公正,相反,他想让世界知道:顺张让昌,逆张让人死。
张让是如何排除异己的?顺者昌,逆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