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是清朝政治制度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向“皇权制度”转变的重要人物。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他利用自己的行为风格,度过了多尔根时代和奥拜时代,成功地将皇权交给了康熙,使康熙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皇权政治。
[img]346679[/img]
(索尼)
那么,索尼是如何同时攻击多尔根并扳倒鳌拜的呢?
皇太极猝死后,多尔根想继承皇位,因为他没有立下遗诏,决定了皇位的继承人。与此同时,包括多铎和阿济格在内的多尔根周围的两个白旗人也积极鼓励多尔根继承王位。多多甚至说,如果你不继承王位,我就继承王位。
然而,索尼和鳌拜坚决反对多尔根的继承,认为他们应该把王位给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不幸的是,豪格自己帮不了他,说他“德小福薄”,不配得到位置。因此,索尼和鳌拜坚持给皇太极的儿子,不确定是哪个儿子。
索尼和鳌拜做事不一样。鳌拜性格坚强,带着军队向多尔根示威。索尼在支持鳌拜的同时,充当了多尔根、鳌拜等皇太极老臣的缓冲剂,最终让多尔根想出了一个妥协的计划。年轻的福临是皇帝,他是辅政大臣。
在多尔根担任辅政大臣期间,他多次打击索尼。索尼最终被夺官抄家,多尔根还将索尼安置在昭陵守墓。
幸运的是,多尔根很快就在打猎时摔倒,背部受伤,最终死于治愈,所以顺治亲政。顺治亲政后,立即将索尼迎回首都,恢复了职务,并让他担任首席满族大臣。
后来,顺治去世了。顺治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列为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
[img]346680[/img]
(顺治)
顺治这个大名单,其实是有考虑的。当时上三旗的第一面是镶黄旗。因此,顺治将镶黄旗列入遏必隆和鳌拜。然而,让他们走到最后。索尼属于正黄旗,不是上三旗之首,但顺治让他担任辅政大臣的老大。苏克萨哈是正白旗。由于苏克萨哈在多尔根去世后立即揭发了多尔根,正白旗属于多尔根的旧部。因此,苏克萨哈赢得了顺治的信任。而且,在辅政大臣中放一面正白旗的人,也能起到平衡辅政大臣权力的作用。
然而,尽管在一开始,四位政府部长仍然可以一起工作。但后来,奥拜变得越来越强大。奥拜首先提议镶嵌黄旗和正白旗“换地”,并打击了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佐、巡抚王登联等大学士兼户部书记。他们都属于正白旗的骨干。
在这个过程中,遏必隆和鳌拜都镶嵌着黄旗,一切都依附于鳌拜。索尼没有发表声明,但从内心深处,他实际上希望鳌拜能打击正白旗。苏克萨哈是正白旗的舵手,但他不敢与鳌拜战斗,保持沉默。
虽然苏克萨哈沉默不语,但鳌拜并没有放过他。很快,鳌拜就向苏克萨哈列出了24起罪行,并将他绞刑。
在这种情况下,索尼明白,垄断权力的鳌拜肯定会把目标放在他身上。也许当鳌拜操纵整个朝廷时,他会取代康熙皇帝的王位。
(康熙)
@ 此时,索尼的表现非常重要。当时,他坚持由皇太极的儿子继承王位,即改变满清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改为“皇权制度”。顺治至康熙后,皇权政治相对稳定。如果在这个时候,纵容鳌拜的独断专行,政治制度将倒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这也不利于清朝的长治久安。
所以索尼虽然年纪大了,但他必须行动起来,布局好,想办法扳倒鳌拜。
这时,他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带头向康熙提出,还政给康熙。二是让儿子索额图辞去官部右侍郎的职务,只担任康熙的侍卫。
康熙虽然不敢接受,但已经给鳌拜敲响了警钟。让儿子索额图当康熙的侍卫,其实就是帮康熙培养摔跤手,为最后扳倒康熙做准备。
完成这些工作后,索尼去世了。然而,清朝政治的发展是按照他的布局进行的。最后,在索额图的帮助下,康熙抓获并囚禁了鳌拜,打击了控制朝廷的权臣。最后,皇权完全回到康熙手中,成功地实现了政治体制的转变。
索尼死前布局了一场比赛,让康熙顺利扳倒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