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明君的代表。然而,他发动了玄武门的变化,杀了兄弟,杀了侄子,让后人感慨万千。
事实上,早在一千多年前,岳史君就发现楚国春秋时期就有李世民的前辈。
楚庄王熊夫平定若敖之乱后,若敖家几乎全部被杀。虽然斗生因为祖父子文的杰出功绩而侥幸逃脱,但后半生未能晋升为中心,继续担任格尹等职务。
在尹孙叔敖的帮助下,楚庄王先是带领军队占领郑国,然后在“战争”中击败晋国,成为中原的霸主。
公元前591年,在位23年的楚庄王去世,王子熊审即位,是楚共王。
公元前587年,斗生为16岁的儿子选择了一个大家庭的女儿作为妻子,因为他的家人丁不旺。第二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叫斗韦龟。
斗生去世后,楚共王熊审任命斗弃疾为医生,斗弃疾开始进入政坛。
公元前560年,在位31年的楚共王去世,长子熊招继位,是楚康王。
公元前548年,斗弃疾在楚军攻灭舒鸠之战中立下战功,被楚康王熊封为宫厩尹。
斗弃疾去世后,楚康王将儿子斗韦龟任命为医生,斗韦龟的政治头脑比父祖都聪明。
在公务方面,斗韦龟兢兢业业,无可挑剔。私下里,他最接近楚康王的五弟公子弃病,并要求儿子全心全意为公子弃病服务。
那么问题来了:公子弃病的魔力是什么,能让斗韦龟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他身上?这里的原因必须从楚共王晚年开始。
楚共王有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招、次子围、三子比、四子公、五子弃疾。由于儿子都是普通人,楚共王无法决定谁来继承他的王位。
后来,楚共王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命令人们在祖庙里藏一块祭师制作的玉璧,然后召集五位王子按照年龄和年龄的顺序进入寺庙祭祖,偷看谁能接触玉璧,谁就能继承王位。
长子招祭拜时,膝盖跪在玉璧上;次子围祭拜时,手肘压住玉璧;三子比和四子公祭拜时没有接触到玉璧;五子因为年轻被抱进祭拜,两次压住玉璧!
虽然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楚康王接管了父亲楚共王的王位,但斗韦龟认定,公子弃病有当璧之命,自己和儿子死心塌地跟着他,绝对是未来晋升的资本。
公元前545年,在位15年的楚康王去世,他的熊员继位为楚佳敖。
公元前542年,楚佳敖熊员任命二叔公子围为令尹,主持楚国政事。
公子围不想帮助年轻的侄子楚佳敖,而是有篡夺王位的野心。当他与外界交流时,他遵循楚王的仪式。为了消除障碍,他还尽力杀死司马掩,使他的权力更加集中。
公元前541年,公子围听说楚佳敖生病后,立即以探视的名义进入宫殿,用长流苏勒死楚佳敖。同时,他还杀死了楚佳敖的两个儿子熊慕和熊平夏,然后自立为王,更名为虔诚,历史上被称为楚灵王。
楚灵王熊虔即位后,享受内奢,为所欲为,信奉外力,四处征伐,导致内外人心丧失。
公元前529年,楚灵王率军驻扎在乾溪,准备攻打徐国。逃往晋国的公子比和逃往郑国的公子公趁机回国,与公子弃病结合,率兵进入营都,杀死了楚灵王的王子陆和公子罢敌。后来,公子比被设为王,是楚初王。
楚初王熊子即位后,任命公子为尹,公子弃病为司马,派人到乾溪,在楚军散布国内政变的消息。楚军很快就崩溃了,离开楚灵王回到了首都。
楚灵王看到王位丢失,儿子被杀,立即崩溃。更重要的是,他习惯了奢侈和淫秽,根本无法独立生活。他甚至没有能力乞讨食物。最后,他因羞耻和愤怒而上吊自杀,这给后人留下了“楚王腰细,宫中饿死”的荒谬行为。
楚灵王死后,死讯一时没有传开,国势动荡,公子弃疾听从斗成然等人的建议,在营都内外广泛造谣,称楚灵王率领东征大军反击回来,一时城中人心慌,楚初王和尹子公更是吓得不知所措。
公子弃疾,乘机恐吓两兄弟,使两兄弟自杀。之后,他登上王位,改名为楚平王。
楚平王熊居即位后,将有功的斗成然任命为尹,若敖氏家族再次回归权力巅峰。
然而,斗成然既没有祖先让尹子文的理政能力,也没有为王服务的节操。相反,他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贪婪。仅仅一年后,他就被楚平王杀死了。
[img]346156[/img]
斗成然死后,虽然楚平王没有连接他的子孙,甚至任命斗成然的儿子为云公,以示不忘斗氏功勋,但如果敖家没有机会进入中心。
此时,随着楚平王的荒唐统治,楚国的命运也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如果敖氏家族自然无法幸免。
楚平王是怎么登上王位的?杀侄子坑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