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楚威王和齐威王都是著名的大国国君。巧合的是,他们的号码都是“威”。我们先来看看“威”的意思:以刚果为强;坚定信念;服叛怀远;坚定执政;欣赏和劝说惩罚和愤怒;以刑服说威;蛮夷率服说威;信仰必罚说威;德威害怕说威;声灵重叠说威;庄以临下说威。
在中国古代,死后的头衔是对一个人生活的总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最终结论。从上面可以看出,死后的头衔“威望”对一个国王的生活有很高的评价,这表明这两个“威望之王”在他们的文学和武术生活中相当强大。
其实不仅仅是死后的头衔,更巧合的是,这两位国君还在同一个时代长大!据历史记载,楚威王在公元前339年至公元前329年,共11年,齐威王在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20年(在位时间有争议),共36年。也就是说,楚威王在位短短11年,面对的齐国君恰好就是齐威王!所以问题来了,两个人对位的时候,谁更厉害?不要说这两个人生前真的因为“称王”而打了一场大仗。我们来具体看看事情的来龙去脉。
熟悉楚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早在西周就有称王的历史。当时楚国君熊渠(公元前886-公元前877年在位)说了一句惊艳的话:“我也是蛮夷,不是中国之称!“意思是“我是蛮夷,不接受周王的头衔”,然后把三个儿子封为王。当然,他们的王号后来在压力下被取消了。楚国在春秋时期正式称王,楚武王熊通(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向周王室讨爵失败后,又说了一句惊天动地的话:“王不加位,我自尊!于是自称楚武王,开始了楚国称王的历史。
楚威王时期,楚国称王已有300多年。自楚庄王称霸中原以来,楚王的称号基本得到了诸侯国的认可(毕竟不认可也没用)。到公元前334年,这种默契终于被打破了。魏惠王和齐国君齐威王在徐州会盟,正式公开称王(魏国君之前称侯,如魏武侯;齐国君称公,如齐桓公),历史上被称为“徐州相王”。
面对魏国和齐国的称王,楚威王可以说很生气。当然,他有很强的挫折感。他认为这是对自己地位的挑战(毕竟,除了周天子,只有他才能称王)!据历史记载,楚威王“睡不着,吃不饱”,所以一年后(公元前333年),他带领军队以齐威王“侵略”为由进攻齐国。结果,他在徐州击败了齐国军队,占领了齐国的许多城市,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徐州之战”。这场战争结束后,楚威王将楚国的国力带到了巅峰,楚国的疆域也进一步扩大到了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楚国一度威震天下。
俗话说:“国强则君强,君强则国强!”,从这场战争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楚威王时的楚国一定比齐威王时的楚国强得多!楚威王应该比齐威王更强大。然而,张毅欺负楚国后,楚国与齐国分手,然后被秦国殴打。这时,齐国慢慢占了上风。当然,这都是后话。
楚威王是什么样的热人?他和齐威王谁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