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最后一位君主:曾大败秦国,最终下落不明 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告诉你。
楚国(前115-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米姓、熊氏。在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诠为子爵,建立了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中,楚国不仅存在了很长时间,而且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然而,在战国中后期,特别是楚怀王在位期间,楚国屡败于秦国,逐渐走向衰落。楚怀王死后,楚国的几位君主都无法力挽狂澜。楚幽王十年(公元前228年)去世,楚幽王即位。楚哀王在位两个多月,负刍党羽袭击杀死楚哀王,并以负刍为王,史称楚王负刍。对楚王负刍而言,他成了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位君主。
[img]346122[/img]
@ 根据《战国策》、据《左传》等史料记载,楚王负刍(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23年),米姓,熊氏,名副其实,楚考烈王之子,楚考烈王弟,战国时期楚国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228年―公元前223年在位)。楚王虽然是楚考烈王的儿子,但两位君主之间还是有楚幽王和楚哀王。山东六国中的韩国在楚王负刍即位时,已被秦军消灭。曾经能与秦国抗衡的赵国,其都城也被王坚率领的大军攻破。因此,此时的秦国势不可挡。
然而,就楚王的负刍而言,它仍然是对正盛气势的秦国军队的一击。根据《战国策》、据《左传》等史料记载,楚王负刍两年(公元前226年),秦国派兵攻打楚国。在这场战争中,秦军大败楚军,楚国失去了十几个城市。在此基础上,楚王想将青阳(今湖南长沙)以西的土地割让给秦国,这样秦国暂时不会攻打楚国。然而,秦王嬴政显然不愿意给楚国更多的喘息时间。不久之后,秦王嬴政正式发动灭楚之战。在这场战争中,王坚建议消灭楚国需要60万军队。然而,年轻的将军李信认为,只有20万军队才能消灭楚国。
秦王嬴政选择相信李信,并要求他指挥20万军队进攻楚国。此战。秦军攻打楚国平舆(今河南平舆北)、宿舍(今安徽临泉)、陈城(今河南淮阳)等地。相应地,楚王负刍让将军项燕抵抗。尽管楚国是亡国之君,但楚王负刍让项燕与李信作战,无疑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在这场战斗中,项燕率领楚军趁秦军不备反击,击败秦军,杀死秦军七位都尉,收回失地。秦国大军大败后,公元前224年,楚王还派兵袭击原楚国都城营都所在地的秦国南郡。当时,赵国、魏国等三晋已被秦国淘汰。
[img]346123[/img]
@ 秦王嬴政对楚王的负刍非常生气,楚王主动出击。因此,在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要求王坚带领60万军队进攻楚国。因此,秦始皇为了消灭楚国,可谓倾国之力。秦始皇对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坚并没有失望,成功击败了楚国名将项燕(项羽的祖先)。公元前223年,秦军将领王坚、蒙武率军攻入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楚王负刍。这意味着楚国的正式灭亡促使楚王成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位君主。然而,楚国灭亡后,楚王负刍的最终结局却没有相关史料记载,即楚王负刍最终下落不明。在这方面,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楚王负刍很可能在秦军突破楚国首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后死于乱军。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楚王最后的负刍是什么?曾大败秦国,最终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