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子文下令处置犯人,楚成王听了,赶紧赤脚向他请罪,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告诉你。
春秋时期是一个乱世。由于周王室太弱,诸侯国越来越强大,形成了“君弱臣强”的局面。楚国也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楚成王当政期间,楚国甚至可以与齐桓公治理的齐国分庭抗礼,齐国可以压制楚国,也是齐相管仲用阴招。楚成王手下有一位非常能干的贤臣,这个人就是尹斗子文。斗子文下令处置犯人,楚成王觉得自己也有错,赶紧赤脚向他请罪。
我们现在听斗子文这个名字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但在春秋时期,他却是楚国著名的令尹(官职相当于后来的相国)。能做楚国令尹,才能一定是首要条件,除了才能过人,斗子文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清明廉明,从不徇私舞弊。斗子文家族中有一位亲戚认为,如果家里有斗子文这样的大人物,他将来可以横着去楚国。这位亲戚经常以斗子文的名义在楚国胡作非为。
[img]345683[/img]
这位亲戚横行霸道已久,也没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劲,没想到自己也有碰钉子的一天。亲戚在市场上买东西不给小商贩钱,小商贩向他要钱,反而被亲戚打了一顿。听了亲戚的恶行,当地管司法的廷理派人去抓亲戚。正要审问的时候,亲戚们大喊自己是尹大人的亲戚,让廷理赶紧把他放了。廷理当然不敢得罪尹大人,于是真的按照这位亲戚的话,把他释放了。
廷理以为自己做了好事,光知道自己也没什么意思,于是去找斗子文邀功赏去。他以为斗子文知道亲戚的事,一定会感谢他,也许还能把他推荐给楚王,那他不能一路上升吗?但是斗子文听了廷理的话,一拍桌起就站了起来,让廷理马上去抓犯人。斗子文告诉廷理,楚国设立廷理这个职位是为了让他维护法律,他把囚犯放了,就是失职,他当令尹不为家人效力。
[img]345684[/img]
楚成王听说了这件事,连鞋子都来不及穿,赤脚跑去看斗子文。楚成王一进屋,就笑着向斗子文请罪,说他这个国君不称职,居然找了个徇私枉法的人来管法。随后,楚成王将原来的廷理撤职,让斗子文兼任司法主管职务。可惜斗子文的结局并不好。楚成王想立自己的长子商臣为储君,斗子文觉得商臣无德不够胜任,最后斗子文被商臣杀死。
虽然斗子文这个人在我们这个时代并不是很有名,但他却是个好官。亲戚们觉得他的头衔很好用,就拿他的名字横行霸道。而且廷理也觉得把亲戚放在一边,可以卖给他一张脸。但他不仅让廷理抓起亲戚,还给廷理上了一堂课,让廷理知道他的主管司法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斗子文不但约束了亲人的恶行,还亲自示范,帮助楚成王加强集权。他是“贤臣”的名字。
[img]345685[/img]
虽然楚成王在这段历史上戏份不多,但他的立场却很明确,他也被称为明君。正是楚成王知错改肚量,斗子文才会更全心全意地辅助楚成王,也使楚国更加强大。@ 楚国有实力与齐国竞争,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君臣共同治理的。官员廷理事后估计要哭无泪,原本打算卖让尹大人一个人情,结果人情没卖出去,自己的官员也丢了。
斗子文下令处置犯人,楚成为什么要向他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