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善长死了?所有的错误都在朱元璋身上吗?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嗜血,后来不断杀死英雄。在小芋头看来,人们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完全正确。至少在小芋头看来,李善长的死并不完全是朱元璋的问题,这与他自己的问题有很大关系。那你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简要分析一下小芋头。
谈话前,我们先来看看李善长的个人资料。李善长祖籍徽州,是朱元璋淮西老乡。据《明史·李善长传》记载,他的人“读书少,聪明,习法,策事多”。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李善长读书不多,不是大儒高人。他最多是一个聪明的人,善于谋实事。直到14年春夏,朱元璋带兵攻打滁州,李善长穿上儒家服装,在路边与朱元璋见面,并正式加入朱元璋集团。当时朱元璋身边没有多少高人协助,李善长把自己打扮成大儒策士,说明这个人很会钻空子,知道朱元璋当时需要什么。
[img]344183[/img]
李善长在文韬武略方面无法与刘伯温相比,但在第一次见到朱元璋时,却表现出了极大的远见和战略。说到这里,小芋头君很感慨,只要一个人一生中有一件关键的事情做得好,就会改变一生的命运。加入朱元璋集团后,李善长向朱元璋献计献策。声称欲图大业,应效刘邦,“豁达大方,知人善任,不嗜杀人。“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了这些大方面的策略后,他开始拍朱元璋的马屁,说朱元璋的祖籍离刘邦龙兴不远,朱元璋有龙气。听到这些话,再加上淮西老乡,朱元璋觉得很难得,于是点头称“善”,命他为掌书记。从此,李善长成了为朱元璋办理后勤实事的大管家。
小芋头先生翻遍了许多朝代的历史书籍,发现在历代,他终于可以爬上“伟大”的高管家。除了一流的后勤保障能力外,他还必须有一个“优秀的品质”。当他和老板打架时,他应该足够忠诚。李善长也是如此。朱元璋在滁州刚起步的时候,郭子兴曾经想把李善长调到元帅府做自己的助手。李善长向朱元璋哭诉,朱元璋别无选择,只能说“教练的命,弗可违!“但李善长最终坚辞弗就,充分表现了对朱元璋的忠诚。
他也是一个村民,努力工作,忠诚。他加入的时间又早又好。李善长是朱元璋手下的参谋、预机画和主要反馈。他的职位越来越高。当朱元璋独立成为吴王时,他首先被崇拜为右相国,然后被提升为左相国。朱元璋称帝前后,朝中大管家的角色更加突出,各种法律、官制、礼仪都是在他的主持下制定颁布的。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李善长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此外,朱元璋还特别赠送了铁券,他可以免死两次,儿子可以免死一次。
在赢得这一系列奖励后,李善长的权力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但与兢兢业业的真萧何不同,李善长并非名副其实的贤臣,智臣。相反,小芋头君认为李善长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官场老油条,善耍心机,善于权斗。明代史学家朱国珍也对此进行了评价,称他“有心计而无远识”,这句评价可以说是李善长的关键。这样评价李善长的原因是什么?他具体表现在哪里?从李善长的发家史可以看出,他非常热衷于拉帮结派,打压和排挤非淮西臣僚,地方和宗族观念极其沉重。可以说,淮西勋贵集团是在他的极力聚集下形成的。
在此期间,钻营和权斗涉及两个人。定远人胡伟庸在和州投奔朱元璋时,第一次为宁国知县,给李善长送了32黄金。后者将他引入淮西势力圈。他先是尽力提拔,然后推荐他当接班人。毫不夸张地说,李善长和胡卫庸在压制和排斥异己方面狼狈为奸。在早期的御史台上,预计将成为宰相的杨宪被他们共同陷害死。中后期的刘伯温被他们全力打击,刘伯温最终死在胡卫勇手中。
[img]344184[/img]
事实上,李善长的许多风格早已让朱元璋不满,但朱元璋并没有杀他。相反,在洪武四年正月,当李善长期病未愈时,朱元璋抓住机会让他退休。@ 也给了很多奖励,可见朱元璋想要李善长善终。但李善长舍不得权势,总是在幕后操纵朝廷事务,但即便如此,朱元璋也一直在容忍他。直到后来,李善长的弟弟卷入了胡唯庸案,但朱元璋仍然在李善长的脸上从轻惩罚李弟。但面对这种情况,李善长不但没有感谢朱元璋,还发动了冷战。现在朱元璋真的很生气。
但喜欢玩弄权力的李善长最终变本加厉,私下调动军队,严重违反了朱元璋的反鳞。最后,当李善长77岁时,他的家人被斩首。
李善长的死和朱元璋有什么关系?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