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命令向王子跪下,但安禄山说:王子是什么官员?我只跪在皇帝面前,给你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安史之乱是中国影响最大、破坏性最大的叛乱。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遇难,20万铁骑席卷二都,给唐朝造成巨大伤害和损失。这场叛乱也标志着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已经过去。后来的王朝不再是盛唐的勇气。
学者们对安禄山造反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从实力比较来看,安禄山虽然兵强马壮,但人数还是不如唐朝。以河北三镇的力量,虽然暂时可以获胜,但长期以来,无法与唐朝中央、河东、西北节使的联合作斗争。显然,安禄山的叛乱是一种赌命行为,即唐朝会犯错误。
那为什么安禄山在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悍然造反呢?从安禄山与王子的关系开始。
在能力方面,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文武全才英雄。但作为一个父亲,他是一只不想念家庭的动物,残忍地吃掉了他的儿子。起初,唐玄宗的王子是李英。但在公元733年,吴惠妃以宫中小偷的名义设下了一个诡计,将李英、李姚、李菊等三位王子引入宫中。三位国王入宫后,吴惠妃以三人为借口入宫,诬告他们谋反。
对于如此明显的诽谤,唐玄宗一天之内将三位亲王全部判处死刑。这一事件是震惊世界的“一日杀三王”事件。
李英被杀后,寿王李恒继承了王子的位置。有了哥哥的教训,李恒自然到处都很小心,一切都很尊重。然而,即便如此,李恒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唐玄宗的威胁,反复被殴打,几次几乎被废除。首相李林福很快就理解了唐玄宗的想法,所以他多次贪婪地摧毁了皇帝的王子,然后很快就想废除它。
然而,作为王子,李恒自然会参与国家政治,与一些边将和朝臣结婚。其中,李恒和唐玄宗的假子王忠思从小就一起学习,关系很好。同时,王忠思是当时唐朝不可战胜的军神。他是河西、陇右、朔方和河东四镇的节日使者。可以说,整个唐朝西北乃至河东军区都是王子的支持者。
俗话说“王子是唯兵强马壮的”。在西北军区的支持下,王子自然让唐玄宗和李林甫坐针毡。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河北军区,把原本是杂胡的安禄山扶养成了三个军镇,拥有20万军队的强大节奏。
就这样,唐玄宗、安禄山和李林甫组成了一个不可动摇的三巨头联盟。对于安禄山来说,唐玄宗是最受欢迎的。他不仅多次加封官位,还将他封为东平郡王,开启了不同姓氏节度使封王的先例。
除官爵外,唐玄宗还从各种细节入手,展现自己对安禄山的宠爱。《资治通鉴》载,
“上尝宴勤政楼,百官列坐楼下,仅为禄山在御座东间设金鸡障,置榻使坐在其前,依然命卷帘以示荣宠”。
为了“报答”唐玄宗的宠爱,安禄山也尽了最大努力证明他对皇帝的忠诚。为此,他甚至认出比自己小16岁的杨贵妃是母亲。安禄山和杨贵妃很亲密,甚至有很多丑陋的谣言,但唐玄宗一点也不在乎。
在安禄山枪杆的支持下,唐玄宗可以安全大胆地敲打王子和他背后的西北军队领袖。公元749年,王中思被判罪,最终死于忧虑之中。王子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者,安禄山除了最大的对手之一。毕竟,有了王中思,安禄山根本无法叛变。
此外,安禄山还逢场作戏,配合唐玄宗侮辱王子。《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
安禄山在朝代时,玄宗命见王子,“禄山不拜。左右有趣的崇拜,禄山拱起说:‘臣胡人,不习朝仪,不知王子的官员是什么?’上面说:‘这个储君也!千秋万岁后,我也是我的君主。’禄山说:‘臣愚,向者只知道陛下,不知道更多的储君。’不得不,然后崇拜。想想信然,爱。”
简单的翻译是,唐玄命令安禄山向王子敬拜,但安故意装傻说他是胡人,不知道王子是什么官员,不能跪下。从那以后,他拍了拍胸部,声称:“我心里只有陛下。什么是王储王子?”
如果你不崇拜王子,你不仅可以表明你只服从皇帝的忠诚,还可以表明你与王子无关。虽然你冒犯了王子,但你可以取悦皇帝。这笔生意暂时很划算。
安禄山之所以无所畏惧,是因为他与唐玄宗、李建立了联盟。他似乎认为李会扳倒王子,建立新的储君来维持自己的财富和生命。然而,李死后,政敌杨继承了相位,王子的地位却始终屹立不倒。
唐玄宗已经70多岁了,朝廷里有王子和政敌,朝廷外有敌对的西北藩镇,安禄山骑虎难下。安禄山之所以能保持这些势力的优势,完全是因为玄宗对他的宠爱。玄宗一旦去世,等待安禄山的必然是被攻击消灭的命运。
随着玄宗年龄的增长,其他势力对他的威胁越来越大。安禄山知道这一点,所以他“过去不崇拜王子,看到春秋高,相当害怕”。这也是安禄山叛乱的外部原因之一。
安禄山说了什么,唐玄宗命令向王子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