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是晚清红顶商人的代表人物。在危险的晚清时期,他利用政府关系、官商结合,发大财,成为著名的商业巨头和朝廷贵族。从钱庄学徒到清朝首富,胡雪岩的成功令人羡慕。他创造的金字招牌胡庆余堂国药号,树立了诚信、戒欺典范,广施善举,更为他赢得了大清首善的美誉。
然而,随着靠山的崩溃,生意遭遇了滑铁卢,胡雪岩的商业帝国也迅速衰落,他自己也在失败中郁郁寡欢。
中国古代长期实施农业抑制政策,商人地位不高,声誉不好,但历史上不缺少杰出的商人,孔子学生子贡是商人,春秋战国时期范李,弦高也是著名商人,司马迁史记和货运传记,专门为商人,在现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胡雪岩是清代商人的代表。
[img]343489[/img]
清道光三年(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成溪县十都湖里村,后来寄籍浙江杭州。胡家是一个农业家庭,胡雪岩的父亲胡鹿泉是一个农村名人,隐居不仕,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胡雪岩小名顺官,意为聪明孝顺的孩子,成年后,他被命名为光勇和雪岩。他在家里排名第一,还有四个兄弟。他从小聪明好学,父亲对他期望很高。临终前,他对家人说:欲兴吾家,其唯顺儿,希望他能振兴家业。
父亲去世时,胡雪岩才12岁,年纪轻轻就要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他去了杭州信和钱庄作为一名学徒,由于工作勤奋、聪明,他很快就出了老师,被提升为跑街。在此期间,他帮助准备在北京捐款的福建人王有龄,借给他刚收到的一张500张银票。他们结成了患难之交,但胡雪岩被赶出了银行。王有龄发财后,不忘旧恩,在他的帮助下,胡雪岩开了第一家钱庄阜康银号,后来发展成中国第一巨号钱庄巨头。随着王有龄官职的提高,胡雪岩的生意越来越大,被委以办粮械、踪理漕运等重任,大发战争财,又开了钱庄、当铺、药店,经营丝、茶等生意,迅速致富。
1861年,太平军占领杭州。作为浙江巡抚,王有龄因失城而自杀。胡雪岩转身与左宗棠交朋友。当左宗棠奉命摧毁太平军,粮草短缺时,胡雪岩及时得到帮助,赢得了左宗棠的信任。随后,他被任命为浙江粮台总监,负责全省的货币、粮食和工资,使他阜康钱庄大发其财。
左宗棠奉命西征时,胡雪岩也为他筹集了军费,向外国人借了六次钱,从中获得了很多好处。左宗棠还为他发起了保荐人。因此,胡雪岩获得了穿黄夹克、二品红顶带、紫禁城骑马等荣誉。胡雪岩的母亲或一品封典,巡抚到他家时不得不下轿子,这可以说是非常繁荣的红顶商人。
据有关学者统计,胡雪岩向外资银行借款6次,总金额为1595万2。根据当时市场上的贷款利率,年利率一般为3%-5%,而胡雪岩筹集了6笔贷款西征借款,最低年利率为9.75%,最高年利率为18%。胡雪岩只靠年利率和外资银行的佣金赚了不少钱。
然而,好景不长,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很快就遇到了滑铁卢,最后,它失败了。1883年,江南的生丝大战是他生意衰落的导火索。当时,江南60%的生丝出口国外,但胡雪岩长期以来一直被外商垄断。胡雪岩不愿意这样做,与外国商人展开了拔河战。
1882年生丝将出时,他找人买了几乎所有的生丝,以至于外国商人想买一斤一两而莫得。洋商只能请人和胡雪岩商量,愿意加1200买走,但因为和胡雪岩的目标价相差200万两而没有谈成。
第二年,新丝将出来。胡雪岩邀请中国商人筹集资金,计划再次收集所有的生丝,但没有人回应。结果,所有的新丝都被外国商人买走了。此时,欧美经济危机再次爆发,新丝需求减少,外国商人联合抵制胡雪岩。最后,他不得不以低价出售囤积的生丝,造成重大损失。然而,胡雪岩的经济实力不足以破产。
然而,此时胡雪岩却被左宗棠政敌李鸿章盯上了。
李鸿章的得力助手盛宣怀亲自坐在上海,利用职权让胡雪岩垫付西征借款一笔80万两的欠款让他雪上加霜,加速了他的破产。
胡雪岩垫付80万后,盛宣怀大肆宣传胡雪岩因生丝投机失败,生意亏空,不可持续,导致储户纷纷提款,引发挤兑趋势。在这种多重打击下,阜康钱庄的分号纷纷倒闭,清廷下令抄袭家人,逮捕胡雪岩的命令尚未执行。胡雪岩郁郁寡欢,62岁。
为什么胡雪岩会被慈禧抄家?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