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苏麻喇姑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苏马拉阿姨是蒙古人,1612年左右出生在科尔沁草原的一个贫困牧民家庭。最初的名字叫苏莫儿,意思是“毛做的长口袋”。苏莫儿小时候活泼聪明,阳光明媚,整个草原上充满了她天真的笑声。
10岁时,苏莫儿就像一朵随风摇曳的花。她美丽、聪明、出名。科尔沁贝勒府看中了她快速的手脚和合理的知识,并将她选为布和她的第二个女儿布木布泰的女仆。这位二女儿是清朝历史上重要的孝庄文皇后。
[img]343483[/img]
(苏麻喇姑剧照)
1625年,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做侧福晋,苏茉儿也作为陪嫁侍女来到盛京,开始了她一生的宫廷生涯。
布木布泰不仅是苏茉儿的主人,也是她的第一任老师。她手拉手教苏茉儿学习满语和各种宫廷礼仪。才华横溢的苏茉儿很快掌握了满语,能写出漂亮的满语。
1644年,清军入关。这时,布木布泰已经是皇太后了。苏茉儿也和她一起来到北京,改名为苏麻喇。此时,苏麻喇不仅精通满文,而且对汉语有着深厚的基础。他的知识和才能赢得了宫殿里每个人的钦佩。
孝庄虽然贵为皇太后,但此时的朝政大权却被摄政王多尔根一手掌控,她心里很郁闷。此外,当皇太极崩溃时,孝庄才31岁,年轻时就开始寡居。为了保证顺治皇帝的宝座能长久,保护自己,孝庄不得不在多尔根面前低眉顺眼,处处示弱,妥协求全。此时的苏麻喇,便成了孝庄唯一的慰藉。两人表面上是主仆关系,实际上是情同姐妹。孝庄所有的委屈都会告诉苏麻喇。苏麻喇甚至会参与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久而久之,宫内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甚至曾担任康熙帝的老师,帮助孝庄教康熙。《啸亭杂录》记载:“仁皇帝小时候,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所谓“国书”是指满文,康熙皇帝后来的书法造诣很高,这与苏麻喇姑当初的启蒙教育是分不开的。同时,苏麻喇姑也认真培养和教导了康熙皇帝的各种习惯,为君临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接下来的60年里创造了“康乾盛世”。
[img]343484[/img]
(孝庄剧照)
苏麻喇姑也擅长女红。《小亭杂录》还记载了“国初所有的衣服都是苏麻做的”,可见她有多高超的裁剪和缝纫技术。同样,《清史稿》也有相关记载:“清朝崇尚德国初元,已经明确了上下冠服制”。作为一个女仆,很少参加如此重大的服装设计活动。
苏麻喇姑和孝庄太后共荣辱60多年。经过命运、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他们见证了清朝由弱到强、逐渐走向鼎盛时期的全过程,也倾注了苏麻喇姑一生的心血。特别是在协助孝庄培养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方面,可以说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清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大清给苏麻喇姑的反馈也是极其丰厚的。
孝庄称她为格格,根本不把她当女仆。康熙称她为“额娘”,这是她和康熙奶娘瓜尔佳的荣誉。康熙皇帝的王子格格尊称她为祖母。
还有一件事可以看出苏麻喇姑在皇室中的地位。1687年,小庄去世,无异于失去了亲人,整天笼罩着她。康熙皇帝看在眼里,焦虑在心里。为了缓解苏麻喇姑的孤独和痛苦,康熙决定把十二子尹毅交给她抚养。
这对近70岁的苏麻喇姑来说确实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和信任。你知道,只有公主以上的职责才有资格抚养王子。苏麻喇姑不负重托,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尹毅身上,照顾他,照顾他。
[img]343485[/img]
(康熙剧照)
努力是有回报的。尹毅在苏麻喇姑的培养下健康成长,才华不亚于康熙。在随后的“九子夺权”中,尹毅始终保持中立,多次协助康熙处理政务。直到乾隆年间,尹毅还被授予议政大臣,并被授予硕王,最终死亡。
康熙44年,一辈子不吃药的苏麻喇姑终于病倒了。这时,康熙正好不在宫里。焦急的王子们不得不邀请皇家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但苏麻喇姑拒绝了。托胤起诉康熙后,苏麻喇姑于9月初七去世。
得到消息的康熙泪流满面,派人传回圣旨:“奶奶出事了,留7天再干净。”他想尽快回宫告别苏麻喇姑,但由于行程延误,康熙7天内无法赶回,于是下令再留7天,直到康熙匆匆回宫。
苏麻喇姑葬礼当天,康熙下令按妃子的礼物埋葬。皇室成员,除了少数王子留在宫中外,其他人都为苏麻喇姑送行。苏麻喇姑的棺材停在小庄旁边,放在临时奉殿里,这样这对友谊深厚的主仆死后就可以重聚了。
雍正三年,孝庄葬入昭西陵,苏麻喇姑同时葬在昭西陵东墙外,距孝庄地宫仅1.5公里。
(参考资料:《清史稿》《啸亭杂录》)
苏麻喇姑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她是如何得到满清的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