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黄河发水救灾,犹如一根浇油的火线,愈烧愈旺,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么大的户部里,库银入不敷出,连修河堤买灾粮的银子都拿不出来。六部九卿你爬我拉,几乎把库银借空了。康熙怒不可遏,下令清理追回。既然有圣旨,这种清库银的差使即使不难,毕竟借银明细都是现成的,按册如数追回就行了。然而,老八胤钰的躲闪和老四胤祯的犹豫,都意味着清库银绝不简单,这里有文章!
宫城内外大家都知道,六部公卿苦乐不均,有真正的苦人借钱维持家计排场,但自肥放债取息的人并不少。从根本上说,康熙太“包容宽纵”了,一心要做古今完人,才能让文宁武越来越贪风。
俗话说“不怕得罪的人太多,怕得罪的人太大”。谁敢在太岁的时候动土?还没有露出山露水蛰伏在王子手下的老四胤祯接了这个烫手山芋。在康熙面前,他含泪表示要做“孤臣”,不怕得罪人,然后大力追回欠银。
在雍正王朝,老四在清理库银之前与吴思道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这次谈话直接导致了清理库银的“故意失败”,没有任何痕迹。根据老四在江南强迫任伯安捐款的手段,追回所有欠款并不难,但我们不能这样做。
正如庾思道的分析,能从户部借钱的不是普通人。这个头号大宗欠户,不能动的有两种。和康熙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心腹老臣和宗室王公。排名,仔细分析这两类人的另一种身份。他们是谁?是的,这是康熙的基础,也是清廷康熙周围的核心力量。
如果谁不在乎,撕破脸皮要银子,就会得罪这两股核心实力,伤害根本。老四胤祯是个有野心的人,他想要的是夺取自己的权力,而坐在宝座上,一刻也离不开这些核心力量的支持,老八躲了,这就是投鼠忌器。老四要出头,要表现,要赢得康熙的青眼,他硬着头皮接下差使。敢接手很好。至于做不到,可以说是老四和吴思道的聪明才智。孤臣,不存在。
为什么胤祯清库银追债故意失败?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