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商人用12头牛劝退秦军!弦高是怎么做到的?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顾名思义,商人是指从事商品交易的人,在当今社会有很大的地位,但在古代却大不相同。
据《管子》记载,“士农工商四民,国之石民”。
士农工商是治理一个国家的四个方面,它反映了四个职业的优先事项。从某种角度来看,它也反映了商人的低地位。
然而,有一个商人并不简单。他只用十二头牛劝退秦军,换来了郑国的和平。这个人是春秋时期的弦高。
[img]341558[/img]
晋国在城濮大战中击败楚国,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大霸主,各诸侯国纷纷屈服,连一向归属楚国的郑国也不例外。
然而,由于地理因素,郑国害怕楚国的报复,所以他秘密投靠楚国。晋文公知道这件事后,决定出兵教训三心二意的弟弟。
当时秦国想东扩,参与中原事务,秦穆公亲自带兵协助晋文公攻打郑国。
据《史记》记载,43年来,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请他帮助楚攻晋者,文公过时之无礼。
此时晋军驻扎在西边,秦军驻扎在东边,声势十分壮大,郑文公慌了神,派使者烛之武游说秦穆公退兵。
[img]341559[/img]
秦国和晋国是当时一流的强国。如果他们一起攻击郑国,郑国将不可避免地灭亡。
但就地缘政治而言,这场战争对秦国并不好,相隔太远,郑国灭亡后,土地和人口都被晋国吞并了。
这样,晋国的实力就会进一步增强,这不仅对西方的秦国没有好处,反而是潜在的威胁。
秦穆公也明白这个道理。权衡利弊后,他独自与郑国和解,并派出三名将军带领2000人为郑国守卫北门。他带领主力回到秦国。
当消息传到晋军营时,士兵们非常生气。有人主张出兵追秦军,有人建议继续攻打郑国。晋文公审时,他们选择主动撤军。
战争平息后,郑文公再次派使者向晋国示好,以缓和与晋国的关系。
三位留在郑国的秦军将领听说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偷偷派人回秦国汇报,建议秦穆公再次征服郑国。
如果秦国发兵偷偷攻打郑国,很有可能在里应外合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但当时正处于秦晋的甜蜜时期,秦穆公不得不暂时忍受。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晋襄公即位,在晋国权力交接的关键时期,有人再次建议秦国偷袭郑国。
百里奚和剑叔都反对这次远征。他们认为行军线路太长,不容易隐瞒世界。
据《史记》记载,缪公问剑叔和百里,对他说:“千里之行,千里之行,希望有利者。而且人卖郑,只知道中国人没有用我的感情告诉郑者。不,”缪公说:“我不知道,我已经决定了。”(秦穆公也叫秦缪公)
然而,秦穆公被攻入郑国的美好前景所诱惑,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这让孟明被视为主将。西乞术和白乙丙是副将军,带领300辆兵车偷偷攻打郑国。
秦军小心翼翼地行军,运气也不错,一路上都没有被发现,本来很有机会攻占郑国,却被郑国商人弦高破坏了。
[img]341560[/img]
当时,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去洛阳卖,在滑国发现了秦军的下落,经过一番询问,他们知道自己要偷袭郑国。
弦高很担心,一边派人通知郑国,一边想办法拖秦军。弦高来到秦军营,自称是郑国使者,不卑不亢地面对秦国诸将。
他说,郑国君已经知道秦军千里征服,送了十二头牛安慰秦国士兵。虽然当地的恶棍很少,但他仍然准备好防守和抵抗。
[img]341561[/img]
孟明视等三位秦军将领一听,心里疑惑不定,秦国这次远征郑国,最大的希望就是驻扎在郑国北门的秦国士兵。
因此,这也是一次偷袭。如果被发现,计划将失败,战争的主动权将转移到郑国手中。这样,秦军只能无功而归。
得到弦高传来的消息后,郑穆公立即做好了战斗准备,做好了一切防御手段,并将秦国三位将领赶出了郑国。
孟明视三人得知消息后,知道再也没有机会攻下郑国,不得不改变计划。
[img]341562[/img]
于是他收下弦高的十二牛,告诉他秦国的目标不是郑国,而是滑国。随后,孟明视等人带领军队摧毁滑国,然后回国。
据《史记》记载,穆公元年春,秦穆公使三将攻打郑,滑倒,郑贾人弦高诈十二牛劳军,秦兵不还。
就这样,一位商人弦高用自己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只用十二头牛劝退秦军,从亡国危机中救出了郑国。
郑国商人用12头牛劝退秦军!弦高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