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春秋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其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东周天子的威严丧失。而东周天子混到底有多惨?周平王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所有的权威都被以郑国为首的各大诸侯架空。即使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也需要把王子送到臣子家做人质。他真的很丢脸,一点尊严都没有。这件事背后的始末因果是什么?听我仔细说。
[img]340777[/img]
郑庄公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之一,这个权臣需要周平王小心地取悦和安抚。连续两代君主都是周王室最重要的大臣,长期垄断清士一职,高居群臣首席。郑庄公不仅名义上是极人大臣,最重要的是,郑国和周王室的大本营洛邑比邻居大,但领土面积比皇帝王邑大,国力鼎盛。它是周王室最重要的外部屏障。即使是皇帝也必须处处小心。
[img]340778[/img]
郑庄公虽然名义上是臣子,但统领朝政,权倾一时,还常常打着天子的旗号,偷偷地为郑国夺取利益。而周平王作为天子,反而权力空虚,没有任何话语权,委实有点可怜。为了打破这种困境,重振天子尊严,他渴望找到一个人在朝廷上制衡郑庄公。正好赶上郭君忌的父亲来朝拜。他和平王谈得很开心。平王把苦水倒给了忌父:“虽然我叫天子,但皇室没有复兴的气象。郑叔叔和他的儿子依靠救援和驾驶的技能专权霸道。我的天子处处受到限制,太憋屈了。”这些年来,郭国也被郑国压制和排斥,他也充满了抱怨。现在天子说话了,郭君当然会附和:“郑伯依靠强大的国力。完全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对其他诸侯也指指点点,随便征服,真的没有任何作为臣者的本分。”
[img]340779[/img]
君臣之间,你一言不发地批评郑庄公。然后平王认真地对忌父说:“爱卿心地善良,有治国之才。如果郑伯长时间不来朝廷,爱卿最好照顾朝政。郭君一听,心里发毛:要我取郑公而代之,是好事,但郭国是郑国的对手吗?现在在天子面前吹大气没多大关系。如果郑伯的权威真的被分开了,如果兴兵来犯,郭国就会以破国灭亡的结局而告终。于是,郭君拒绝了:“感谢大王的恩情,但下臣才疏学浅,郭国弱势单。况且郑伯也不算大。如果你轻易把他送回家,恐怕对皇室不利。”
[img]340780[/img]
平王真的很害怕郑国的势力。自从迁都以来,王室只有晋,郑是依。没有郑和晋的支持,周王室不知道该破落到什么程度。周平王虽然没有宣布这个免令,但远在新郑的庄公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庄公在王中耳目一新。不久,庄公便开车见面。朝拜结束后,庄公说:“臣蒙受圣恩,有幸成为朝臣之一,听说大王要分政于郭公,臣愿主动让贤,请大王批准臣辞职归乡。周王一听,心里忐忑不安,笑着说:“爱卿多愁善感,爱卿总理朝政,井井有条,只是很久没见爱卿了,我想让郭公代为照顾几天。庄公不领情:“臣只因国内叛乱,推迟了朝政,郭公才智过人,是领班治国的合适人选,还是让臣请辞回家吧。”
[img]340781[/img]
庄公好像抓住了这个把柄就不会放弃了。面对郑庄公毫不让步,周平王怒不可遏,堂堂天子在朝堂上一点面子都没有,面对臣子也不得不忍受三分。在这个时候,天子的威严似乎根本不起作用。郑国确实为周王室做出了贡献。此外,郑国与周王室接壤。王室的衰落使周平王不得不忍受让步,而郑国的国力日益强大。如果他惹恼了郑庄公,周王室和郑国之间的战斗并非不可能。为了获得暂时的和平,无奈的平王不得不采取这样的策略:把王子送到郑国作为人质。可怜的天子,为了保护自己,居然需要派储君到臣子家当质押,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但这种荒谬的事情却在春秋时期明显发生,礼仪纲往往的腐败程度可见一斑。
[img]340782[/img]
这件事不仅严重打击了周王室的脸,而且对其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被质押的王子,他莫名其妙地死了。他的儿子继位为周桓王。桓王血气方刚,全心全意报仇,于是贸然与郑国作战,惨败归还。从那以后,周王室所有的遮羞布都被扯光了,世界正式进入了争霸的大时代。
春秋时期的东周天子混到底有多惨 甚至有一段时间,为了自我保护,太子被送到臣子家做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