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的命运大多是难以忍受的,要么死于非命,要么忍辱偷生。亡国后仍能保持荣耀的人是“罕见的”,而前酷的亡国之君张天锡就是典型的。不仅如此,张天锡还投降了两个国家,这在亡国之君中是独一无二的。今天,让我们来谈谈这个传奇人物。
前凉属于十六国政权,强盛时分离凉州和西域,大部分时间都称晋朝为藩,但第八位君主张佐在位时曾称帝。张天锡是前凉第十位君主,文王张骏的小儿子,桓王张重华,梁帝张佐的异母弟。张佐因昏暴被宗室将领张勇杀害后,张重华的儿子张玄靓被任命为王,张天锡与张勇共同辅政。不久,张天锡杀死了张勇,并独占了政权。
随着权力和声誉的上升,张天锡逐渐滋生了篡改的心。八月,张天锡废除了张玄良,然后自力更生。张天锡篡夺王位后,前梁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他不仅多次遭到前秦的攻击,而且在中国也遭到了李燕等人的叛乱。然而,张天锡对此漠不关心,每天都沉迷于葡萄酒,导致国事日非。
咸安六年(376年)夏天,前秦皇帝傅坚派阎负、梁殊出使前凉,劝说张天锡投降,但被杀。傅坚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立即派将军苟昌、姚昌等人带领军队征求意见。前凉战败如山。不久,秦军被迫进入姑臧城。看到大势已去,张天锡出城投降,随后被苟昌送往长安。到目前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前凉灭亡。
[img]340305[/img]
张天锡以前杀过前秦的使者。当他到达长安时,他非常害怕,担心他会杀了他。然而,令张天锡惊讶的是,他不仅没有杀死他,而且还把他当作尚书,封杀了正义的侯爵,并给了他一套好房子。在接下来的七年里,张天锡在长安做了一名官员,逐渐忘记了国耻和家庭仇恨。然而,事情是多变的。就在张天锡准备死于长安的时候,一场战争改变了他的雄心壮志。
原来,傅坚统一长江以北,占领益州后,并不满足于只在北方孤独,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东晋,准备过河,混合南北。正因为如此,傅坚在太元八年(383年)率领80万南征,不顾皇室和忠诚大臣的集体反对,旨在消灭东晋。在这次南征中,张天锡奉命陪同,担任前锋、阳平公傅荣的南征司马。
[img]340306[/img]
秦军虽然人数远远超过晋军,但命令不均衡,军心松懈。此外,叛军朱序在他背后制造谣言,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击败。飞水战争结束后,前秦灭亡的国家恢复了中国,使北方的局势极其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张天锡担心生命安全,于是逃到东晋,乞求孝武帝和首相谢安收留。
鉴于张天锡的祖先忠于晋朝,守土有功,孝武帝君臣不仅同意了他的避难申请,还恢复了西平郡公的头衔,崇拜他为散骑常侍和金紫光禄医生。张天锡文才少,名声远近。此外,他很受皇帝的欢迎。到达东晋之初,文武大臣们竞相巴结恭维他,过着相当惬意的生活(“天锡文才少,名声远近。归朝,甚至恩遇。见《晋书卷八十六》)。
然而,当会计王司马道子(孝武帝的弟弟)执政时,他不喜欢张天锡是亡国俘虏,于是他率先开始排斥他。善于猜测风向的官员也竞相效仿。会计王司马元子特别过分。面对这种情况,张天锡感到沮丧,最终导致精神昏迷。他每天都被同事排斥在外(“朝士以国破身亡,多共毁...后形神昏昏欲睡,虽然排在第一位,却不再被牙遇。"引文同上)。
就在世人认为张天锡会在屈辱中完成人生谢幕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改变了这个轨迹。原来司马道子执政期间胡作非为,逐渐引起权臣、荆州刺史桓玄的不满。因此,后者起兵杀死司马道子的父子,迫使晋安皇帝退位。桓玄篡位后,为了赢得人们的心,他把老张天锡拉出来充当门面,崇拜他保护羌族队长和凉州刺史。
然而,张天锡虽然恢复了官职,但根本不可能在凉州工作。他只是一个闲散的官员,领着工资,不做实事,很难得到桓玄的信任。正因为如此,桓玄被东晋将军刘裕杀害,晋安帝复位后,年老昏昏欲睡的张天锡刚刚被辞退,没有得到调查。义熙二年(406年),张天锡在建康病逝,全年61岁。
张天锡:两个国家的亡国君降了下来,终于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