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唐高宗为什么能摧毁高句丽的读者。这里有一个详细的介绍,然后向下看~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中北部存在的政权。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杨迪皇帝曾将高句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并毫不犹豫地连续三次发动倾国之兵攻打高句丽,试图征服高句丽。然而,高句丽并没有灭亡,但隋朝因军国主义而耗尽了国力。人民不谈生活,在全国引发了大规模起义。隋朝在一波高于一波的起义军的讨伐下结束。
[img]340115[/img]
唐朝取代隋朝统一世界后,采取了轻赋薄赋、休养生息的国家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唐朝的国力越来越强,唐军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可战胜。因此,雄心勃勃的唐太宗李世民将征服高句丽提上了议事日程。
唐太宗之所以对征服高句丽特别感兴趣,主要是因为这些原因:首先,高句丽曾经是汉代中国的一部分。征服高句丽意味着恢复中国的旧领土;2、防止高句丽统一整个半岛,防止更强大的政权与东北漠河形成联盟;3、杨迪皇帝三征高句丽失败,这也激发了唐太宗挑战艰巨任务的兴趣。
然而,尽管唐朝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唐太宗在公元645年发起的远征高句丽的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虽然这场战役并没有动摇到帝国的根源,但它严重打击了唐太宗的信心,高句丽对唐朝的态度变得比过去更加傲慢和粗鲁。
[img]340116[/img]
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皇太子李志为唐高宗继承了王位。唐高宗的历史评价相对较低。他意志软弱,没有独断的勇气。武则天皇后不能一步一步地从他手中夺取权力。然而,正是这样一位软弱甚至无能的皇帝完成了杨迪皇帝和唐太宗无法完成的事业——成功征服了高句丽。那么问题来了。唐高宗是怎么做到的呢?
事实上,唐高宗之所以能完成两位前辈无法实现的功业,最关键的原因不是他有什么才华,而是他遇到了两个攻击高句丽的有利条件。
当时,朝鲜半岛有三个政权: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高句丽和百济很早就形成了军事联盟,而新罗是唐朝的附属国。公元656年,高句丽和百济入侵新罗。在两军的共同攻击下,新罗很快失去了30多个城镇,形势变得岌岌可危。为了生存,新罗向唐朝发出了一封求救信。
[img]340117[/img]
唐高宗和大多数朝廷大臣在阅读了新罗的求救信后,都认为他们应该派兵去救援。作为一个宗主国,看到藩属国被占领,无动于衷,就会失去中国的威严。更重要的是,唐朝可以借此机会将势力扩大到朝鲜半岛,为今后摧毁高句丽奠定基础。
公元660年,唐朝著名将军苏定方率领10万军队从山东半岛出发,通过海路抵达百济。与此同时,大约5万新罗军队从西部向百济发起进攻,以配合唐军的行动。在唐朝和新罗联军的围攻下,百济迅速被击败,百济皇室成员被护送到长安成为人质。
唐朝占领百济后,很快就开始计划对高句丽进行军事行动。原来唐朝攻击高句丽需要穿过辽东漫长的陆路。夏天雨水太多,很泥泞,冬天太冷,难以忍受。现在唐军可以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击高句丽,让对方难以应付。
[img]340118[/img]
公元666年,高句丽的军事独裁者泉盖苏文去世,高句丽很快陷入混乱,这为唐代征服高句丽提供了第二个有利条件。
同年年底,唐高宗任命老将李积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带领军队攻打高句丽。与此同时,唐朝驻扎在原百济的军队也向北移动,配合主要行动。668年9月,高句丽首都被打破,包括高句丽国王在内的20多万人被唐军俘虏,高句丽灭亡。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唐高宗遇到了什么样的时间和地点? 为什么他能灭掉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