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明朝开科取士。在这个名单中,有两个师徒。师父叫张溥,徒弟叫吴伟业。他们都是文坛领袖。其中,吴伟业14岁时才华横溢,受到七岁张溥的青睐,并被收为门下。然而,吴伟业青出于蓝而优于蓝。他甚至和张溥同时登上了科室,只有24岁。
更夸张的是,张溥在三甲排名第一,总排名71,而吴伟业在一甲排名第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榜首。太令人震惊了,很多人认为这很棘手。在压力下,考官将试卷交给崇祯裁决。崇祯看完吴伟业的试卷后,朱皇家笔批了八个大字:正大、博雅、诡异。有了这八个字,它就是一个护身符,从此平息了讨论。
[img]338544[/img]
伟大的事业是他的名字,梅村是他的名字,更响亮,“梅村”诗歌不仅学习了李商隐丰富多彩的笔触,而且混合了元白的“长庆身体”,成为一个家庭,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也使吴梅村这个名字在明末和清初享有盛誉,成为文学领袖之一。有些人甚至认为他是《红楼梦》的实际作者。
吴伟业除了在文坛上欣喜若狂,在朝廷当官外,也平步青云。他受到崇祯知遇之恩。虽然当时党争不断,但随着他的精致,他的官位不断上升,他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然而,这注定不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首都,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宣布结束为统一王朝。清军顺势而为。短短几年,它席卷了大江南北,最终让江山易主。
在那个不断变化的时期,许多明朝的老大臣投降了清朝,最著名的是山海守卫吴三桂。吴伟业此时在南京工作。听到这件事后,他愤怒地写下了《圆圆曲》来讽刺吴三桂。他用讽刺的语气告诉吴三桂:
妻子应该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灰土,一代红妆照历史。
当然,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六军哀悼,一怒为美”,从此给吴三桂贴上了不可磨灭的标签。据说当时吴三桂还向吴伟业摇尾乞求怜悯,提供了1200元的黄金,希望删除这句话。如果没有,可以稍微放松一下。
然而,他可能没有想到南明朝廷没有南宋那么强大,但很快就失败了,很快就失去了江南的大片土地。从那时起,世界属于清朝,吴伟业本人也面临着投降的选择。
为了赢得人们的心,清朝统治者游说了吴伟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对象,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官员。虽然吴伟业不是明朝的首席执行官,但由于他是复仇者联盟的领导人之一,也是文学家庭,他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留下成为当时的焦点。
吴伟业的孩子陈志选本人就是降臣。他负责游说吴伟业,希望借助他的人气提升自己在清廷的地位。吴伟业的母亲也希望儿子忠于清朝,并大力鼓励他。另一方面,他的朋友和弟子代表了明朝的遗民,并强烈劝阻他们。特别是著名作家侯方域向吴伟业致书,要求他不要当官。
然而,面对巨大的压力,吴伟业辗转反侧。最后,在顺治十年,他以“老亲怕祸,流鼻涕催装”为由前往京师,接受了清廷的任命,担任国子监祭酒。这也意味着他最终选择和当年嘲讽的吴三桂一起在同一个大锅里吃饭。
与吴三桂的安心不同,吴伟业总是对降清感到内疚。他一到京师,就乞求缓任官职,并多次提出辞职。最后,借母亲去世的机会,他在顺治南下13年,再也没有当过官。
虽然他在清廷只工作了三年,但他毕竟是两位大臣。虽然这只是一个象征性的问题,但它对明朝的老年人和年轻人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自己也后悔了一辈子。在他晚年的隐居生活中,他很担心这件事。在他去世之前,他连续写了四首《临终诗》,责骂他的变节,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忍死偷生20多年,现在如何消除罪恶?受恩欠债要填,总比鸿毛差。
他认为自己的后半生充满了罪恶。他无法弥补明朝皇帝的恩情。无论他的诗歌和文章写得多么好,多么有才华,他都只是轻如鸿毛。最后,像吴三桂一样,他成了一个连自己都看不起的人,但他比吴三桂更了解的是“浮生欠下的只有一个死亡”。
明末著名诗人吴伟业写诗嘲讽吴三桂,最后被迫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