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儿是张无忌的原型?小明王韩林儿是怎么死的?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不了解韩林儿也没关系,据说韩林儿是张无忌的原型。大家一定都知道张无忌,但韩林儿虽然没有张无忌那样的经历,但也是比较传奇的。历史上,韩林儿有个外号叫小明王。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韩林儿最后是怎么死的,真的是朱元璋杀的吗?那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为什么他的结局没有张无忌那么隐居呢?
[img]336127[/img]
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韩林儿(-1366年)栾城(今河北栾城西)。
父亲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韩山童去世后,韩林儿和母亲一起逃往武安。15年春,刘福通等人迎接韩林儿到亳州(今安徽亳州),成为皇帝,被称为小明王。国名大宋,年名龙凤,亳州为首都。
元至正26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接韩林儿返回应天府。经过瓜洲时,韩林儿沉入河中淹死,但朱元璋是否计划此事尚未确定。
到22年6月(1362年),田丰、王士诚寻找机会暗杀查罕帖木儿,进入益都。元朝将兵权交给王保保,王保保率军将益都重重包围,陈奕头等向刘福通报。刘福通便从安丰引兵支援,在火星埠与元军相遇,被元军大败,逃回安丰。元军急攻益都,挖地道进益都,杀死田丰、王士诚,并将陈头套上机械锁,押送京城,韩林儿势力大尴尬。
到23年(1363年),张士诚手下将领吕珍包围安丰,韩林儿向朱元璋告急。朱元璋说:“如果安丰被打破,张士诚的力量就会更强大。于是亲自带领军队去支援,但此时吕珍已经进城,杀了刘福通。朱元璋赶走吕珍,带着韩林儿回来,让他住在滁州。第二年,朱元璋自称吴王。两年后,韩林儿去世了。有人说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韩林儿回应天,船到瓜步时,韩林儿因船翻入河中而死(另称朱元璋谋杀)。
[img]336128[/img]
一开始,朱元璋驻扎在和阳时,郭子兴去世,韩林儿任命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兴..朱元璋是右副元帅,朱元璋是左副元帅。当时朱元璋一个人守城,而韩林儿自称宋朝后,四方起反应,于是朱元璋用自己的年号命令军队。在韩林儿死后的第二年,朱元璋将这一年定为吴元年。那一年,朱元璋派将军平定中原,元顺帝逃到北方,此时距韩林儿死亡仅一年多。韩林儿称帝共十二年。
元朝末年,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传言说:“天下大乱时,弥勒佛将来到这个世界。黄河以南、江淮之间的许多人都相信他的话。颍州人刘福通及其同伙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也宣扬“:宋徽宗的八世孙是韩山童,应该负责中原。于是杀了白马黑牛,向天地发誓,图谋起兵,决定以红巾为号。郭子兴、张士诚、陈友谅举旗起事时崇拜小明王韩林儿为主。
1352年,郝州郭子兴发动起义,占领郝州,遵守杜遵道的命令。就在这一年,25岁的朱元璋去找郭子兴。1355年2月,刘福通回到韩林儿身边,成立了他的皇帝,名叫小明王,建国大宋,年龙凤,建都毫州。当红巾军是最强大的时候,中原各地的红巾军都由大宋领导。
也算是朱元璋老板的老板了。然而,当天下大乱时,群雄并起,这种名分的归属意义不大。事实上,朱元璋根本不称韩林儿为臣,只是出于战略考虑,共享了一个“龙凤”年号。就在朱元璋稳扎稳打,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曾经风光一时的韩宋是江河日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派部将吕珍围攻安丰,刘福通不得不向朱元璋求助。当援军到达时,刘福通已被杀。朱元璋接到小明王,把他安置在滁州。
在扫平群雄中,朱元璋一直表示接受大宋政权和韩林儿的领导。在朱元璋的军队中,统一使用龙凤年号。就连朱元璋也以韩林儿的名义进入吴王。然后,如果朱元璋想成为皇帝,建立明朝,韩林儿就绕不过去了。
朱元璋可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变成一个追逐世界的人物,然后成为时代风云会的宠儿,这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巧合。与同时代的众多英雄相比,朱元璋以个人名利为出发点的政治赌博较少;他的能力、信念和个性更能经受住乱世的考验。因此,更受欢迎的个人魅力可以整合一个同心同德、让士兵用命的集团。这是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一代人做不到的。这样的英雄虽然熟悉厚黑学,可以横行一段时间,但完全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和个人虚荣心,最终难免会背叛亲人,难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刘福通死了,韩林儿只是一个普通人,只会慢慢被遗忘。既没有政治影响力,也没有军事吸引力。战后,教众各奔东西或归属,也失去了宗教凝聚力。这样的韩林儿,随时都能让他“禅让”,在这个时候除掉他,既不必要,也没有意义。谁知道,1366年,朱元璋命廖永忠接韩林儿应天,到瓜步,船翻沉河而死。显然,有人故意谋杀韩林儿人。朱元璋下令杀人吗?
原来廖永忠私下揣摩朱元璋的上意,自作主张,多事,杀了韩林儿。
事实上,如何安置韩林儿对朱元璋来说非常简单。你可以授予头衔或冥想。如果你想杀死韩林儿,你已经有很多机会了,你可能不会等到他的整体情况确定并很快到达天堂。像朱元璋这样研究厚黑学的皇帝没有必要在这件事上给后代留下假想的空间。
韩林儿是张无忌的原型?小明王韩林儿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