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公主(1364-1434年9月7日),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长女,母亲为孝慈高皇后马氏,易文王子朱标同母妹。
在《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六个女婿中,他特别喜欢开国功臣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梅尹。他是一个善良谨慎的人。他通常擅长骑马和射箭。朱元璋曾称赞过他。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将大女儿宁国公主许配给梅尹,以至于明朝官员非常尊重受宠的女婿。
[img]335983[/img]
朱元璋去世前,他担心儿子们会争夺王位,而孙子朱允炆却无法与那些强势的叔叔抗争,@ 他把梅殷叫到自己身边,请他帮助新皇帝。朱允炆登基后,也非常重视梅殷。当朱棣以清朝君主的方式发动靖难之战时,他派梅殷率领40万军队保卫淮安。
在建文四年的时间里,朱迪不仅打败了建文帝,还俘虏了建文帝手下的许多将军。然后,他派使臣以入京上香的名义试图让梅尹放手。然而,梅尹拒绝了朱迪的借口。他告诉使者:明太祖朱元璋在世时,早就有禁令了。所有想违反禁令的人都是不孝的人。
听了梅殷的话,朱棣非常生气,于是他写信告诉梅殷,他是顺应命运的,不是人力阻止的。根据《明史》的记载,梅殷驳回了这句话:“留下你的嘴,为殿下说君臣大义。”朱棣更生气了。
朱迪怕夜长梦多,不想和梅殷纠缠太多,就绕过淮安进了南京。然而,我不知道为什么,梅殷没有派兵去救援,也没有派兵去拦截朱迪。历史上对这一历史事实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梅殷是忠君爱国的人,也有人说梅殷是墙头草。
建文帝消失后,朱迪强迫宁国公主咬紧手指,给梅尹写了一封血书,内容是让梅尹赶快回北京。梅尹和宁国公主有着深厚的感情。梅尹看到宁国公主的血书后,泪流满面,非常难过。然而,梅尹平静下来后,他首先问的是建文帝的情况。
关于建文帝的情况,使臣只说了两个字:“死了。”梅殷听后叹了口气,说:“君亡与死,君存与存,我姑姑忍。”
显然,梅殷知道建文帝的情况后,知道自己现在到京城就是羊入虎口。
宁国公主,作为朱迪的妹妹,理论上不会有生命危险。梅尹不相信宁国公主,所以他放下了权力,选择和使臣一起去北京。俗话说,生活中有很多不快乐和起起落落。当你最沮丧的时候,你知道谁是最关心你的人。世界是不可预测的。转眼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梅尹知道她为朱元璋的委托感到羞愧。
建文帝失踪后,梅殷不仅没有具体行动,也没有以身殉国。对此,他感到非常惭愧,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表现出忧郁的样子。梅殷羞辱了朱迪,@ 朱迪对梅殷非常不满,经常派人去他家监视。永乐两年后,有人说梅殷培养了大量杀手,与秀女刘勾结诅咒朱迪。
随后,朱棣派人检查了梅殷的仪仗队,并要求金衣卫将梅家的人全部护送到辽东。谁知道呢,朱棣派人做事无能,很快就传到了梅殷和宁国公主的耳朵里。
[img]335984[/img]
不久之后,都御史陈颖上演朱棣,弹劾梅殷:“私藏外人,招募亡命之徒,意图谋不轨。但都被梅殷一一驳回,说:“这些都是诬陷,都是随机捏造的事。最后,这些人抓不住梅殷的把柄,只能搞暗杀。第二年,梅殷入朝经过一座桥时,被有心之人看见,便将其推入水中淹死。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死离别,真让人不知所措。
宁国公主知道梅尹的死与朱迪有关,但她无法接受这种痛苦的现实。于是,她跑到皇宫,拉着朱迪的衣服,泪流满面地问丈夫的下落。朱迪看到妹妹这么难过,只能安慰她,告诉宁国公主:“我会彻底调查这件事。”不久之后,都督揭露了杀害梅尹的人:谭深和赵曦,朱迪斩首并抄袭了这两个人的财产。
但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人是替罪羊,也是政治的牺牲品。
后来,朱迪不仅让梅殷的两个儿子当官,还为梅殷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以掩饰人们的耳目。梅殷被授予“荣国公”称号,并被授予宁国公主为宁国公主称号。然而,无论给予多少补偿,都很难消除宁国公主失去丈夫的痛苦?
事实上,朱棣的性格最像朱元璋,而朱元璋传给孙子朱允炆,就是对马皇后的友谊。然而,友谊属于友谊。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有一个有成就的统治者。而朱元璋选择的朱允炆,无论如何都不如朱棣,这也可能是朱元璋的无奈。然而,有句话说得好,“人在做,天在看”,也许朱棣对自己的做法也有些忌讳。
@ 朱棣迁都北京后,他命令人们铸造举世闻名的“永乐钟”。铜钟挂在大钟楼中央的一个巨大的架子上,全身是楚黄,高6.75米,直径3.7米,口径3.3米,重46.5吨。此外,钟上还铸造了23万多字的佛经。据清朝史料记载,朱棣铸造了一个充满经文的大钟。事实上,这是为了忏悔和道歉他以前的行为。
假如这是真的,那宁国公主会不会有些欣慰呢?
梅殷拥兵40万,为什么不救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