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的故事,
在著名喜剧电影《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周星驰饰)为了吓唬犯罪嫌疑人,让包有为(吴孟达饰)装成腰斩的犯人,抓住犯罪嫌疑人的腿,说要在腿上写一个惨字。
其实这个情节并不是完全无厘头搞笑,而是历史上真正发生的事情。
然而,在历史上,主人公的经历并不是一部喜剧,而是一场彻底的悲剧,他是高启。
1961年11月6日,毛泽东在一天内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三封信,寻找高启的咏梅全文。
发现后,毛主席郑重地用草体写了整首诗,并在右起处大大写了“高启”二字,还注明:“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高启,“少年才俊”
高启出生在元末明初这个激烈动荡的时代。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应该有足够的食物和衣服。然而,在童年时期,不幸接踵而至,父母双亡,从此无助,家庭衰落。
据记载,按照当时的标准,高启在18岁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妻子。他是一只彻头彻尾的单身狗,但他思维敏捷,出口成章。他是当地著名的天才。
有一个人住在离高启老房子不远的地方,叫周仲建。他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有一次,周仲建生病了。作为邻居的穷学者,高启去看望他。
周仲建听说高启很有文采,但一直不相信,想考他,于是拿出一幅《芦雁图》,叫高启马上写一首诗。
高启不想提起笔写道:“西风吹折花枝,好鸟飞来羽河垂。沙阔水冷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久。”
这首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画中的内容:深秋,寒风凛冽,候鸟南飞。虽然河里没有鱼,但有一个人站在河边很长一段时间,非常孤独。
当周仲建看到这首诗时,他立刻笑了。他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也就是说,高启很孤独,想找个伴侣。这个男孩一定是他的女儿。
他觉得高启的未来是无限的,所以他很快就答应了这段婚姻。周仲建的女儿看到了高启的诗,也很喜欢这位才子。
于是,高启嫁给了这位周小姐,两人婚后举案齐眉,恩爱无比,这就是“一诗定情”的故事。
诗歌给高启带来了幸福的婚姻,也让他自己名声大噪。
经过中国文学的演变,在高启时期,诗歌不再是主流,而是小说开始意外流行起来。例如,在这一时期诞生了四部名著中的两部小说,即《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高启的出现,使诗歌开始有发展的希望。
清代纪晓岚评论道:高启“其诗,拟汉魏如汉魏,拟六朝如六朝,拟唐如唐,拟宋如宋,凡古所长兼之”。
对古人兼收并蓄的评价并不高。
然而,这也表明高启没有发展自己的风格。虽然前代诗人作品的质量和数量有很多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高启活的时间不够长。
因诗获罪,遭受腰斩
诗歌成就了高启,也拖累了高启。
当时志在天下,恢复汉人江山的朱元璋,在刘基、宋连等文人的指挥下,朱元璋自然听说过高启的名字。
[img]335212[/img]
朱元璋请高启担任户部右侍郎,谁知高启迟迟不去任,不给面子,这让朱元璋很不高兴。
朱元璋舔了舔刀尖上的血。一开始,他征召了刘基和宋连。朱元璋告诉执行任务的人,如果他愿意来,他会好好对待对方,如果他不来,他会直接去做。
高启,错就错,把朱元璋当成会“三顾茅庐”的刘备。
果然,当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进行大决战时,高启写了一首《青丘子歌》,一句“不听龙虎苦战”,让朱元璋怨恨不已。
在多疑的朱元璋看来,这首诗似乎对他连日的苦战不屑一顾,也透露了高启想置身事外,不愿站队的意图。
这还不算,毕竟当时朱元璋也不敢拍胸脯说,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很容易,高启不盲目站队是可以理解的。
朱元璋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大明夺取世界后,高启在诗中写下了“不肯折腰五桶米”的句子,表示对做大明官员一点兴趣都没有。
这件事让朱元璋知道后,更是气得暴跳如雷,正担心没有机会收拾高启,他反而自己送到了门口。
据说苏州知府魏观新建的办公室衙门刚刚登上大梁,这是当地的一个重大庆典,所以他邀请著名天才高启出来写一篇文章,以获得好运。
高启不负众望,挥毫泼墨,写下了雄文《上梁文》,并写了一首诗:
郡治新还旧观雄,文梁高举跨晴空。
南山久养干云器,东海初升贯日红。
想和龙廷宣化远,还开燕寝赋诗人。
大材今作黄堂用,民庶多归广庇中。
这首诗写得很好,气势磅礴,但正是这首诗想要高启的生命。
魏观修建的治所衙门不幸选在张士诚宫遗址,而张士诚则是朱元璋的死对头。
在高启写的《上梁文》中,有“龙盘虎占”的字眼,诗《郡治上梁》中有“龙廷”的诗,这是朱元璋的禁忌。
朱元璋判处高启腰斩酷刑,并亲自监督行刑,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可见皇帝对高启有多仇恨,甚至想亲眼看到他惨死。
据记载,高齐被切成整整八段,但他并没有立即死亡。他躺在地上,用一半的身体蘸着鲜血,连续写了三个鲜红刺眼的“惨”字。
朱元璋的“心跳”病
大多数开国皇帝都知道创业困难,勤政爱民。朱元璋出身贫寒,更了解民生。他仍然对人民保持着温暖。
然而,他对地主阶级有着强烈的仇恨。此外,东南士绅曾经是张士诚的粉丝,朱元璋对商人不太喜欢,所以他对江南班征收了重税。
这一政策,让江南文人始终与朱元璋保持距离,高启才会不断拒绝朱元璋。
虽然朱元璋开国后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但他的心态并没有改变。刘基和宋连仍然有治国安邦的能力,但高启只是一位诗人。征召刘基还是那么粗鲁,更别说高启了?
换句话说,朱元璋曾认为乱世用武,治世用文。
然而,跟随朱元璋创业的兄弟们,有人说:“我们不能太相信文人。如果我们太相信他们,我们就会被愚弄。普通文人善于挖苦、诽谤和用言语刺伤人们。例如,张九四一生都喜欢儒生、好房子、大薪水、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把文人捧上天堂。当了王子后,我想起一个官名。有些人把它当作士诚。”
朱元璋傻乎乎地接话说:“好啊,士诚这个好啊”。
那人说:“否则,你会被愚弄的。孟子上有句话:‘士,诚恶棍也’,可以断句为‘士诚,恶棍也’。可怜的张九四,被叫了半辈子恶棍,直到死都不明白,真可怜啊!”
朱元璋一听,原来的阶级斗争总是存在的!从那以后,我就更累了。我每天躺在那些纸堆里,忘记吃饭和睡觉。谁不心跳,不神经衰弱?
如此一心跳一衰弱,可是太神奇了,皇帝看到每个人都像阴谋家,像躺在自己身边的小夫人,结果当然是文人遭殃。
与高启同名的“明初四杰”杨基,先是莫须有的罪名被罚为苦工,最后死在工所;张羽被困住,扔进长江喂鱼。他的骨头消失了;徐本因没有及时奖励军队而被下狱杀害。
此外,朱元璋开国后,想象一堆敌人,屠杀英雄,独裁专制空前增强。像高启这样保持独立人格,有点单纯的文人,悲惨的结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启:明朝最伟大的诗人被朱元璋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