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的故事,
朱生是朱元璋最重要的顾问之一。在朱元璋建国的过程中,他的贡献不在刘伯温之下。特别是他对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慢称王”的策略,也是朱元璋打天下最重要的策略。正是依靠这一策略,朱元璋才能消灭诸侯,最终赢得世界。
众所周知,朱元璋这个人,在打天下的时候,能够广纳人才,包容各方。然而,他成为皇帝后,却非常害怕这些帮助他打江山建立功劳的人。这些人的功劳越大,他就越害怕。在古代,有两位最著名的皇帝因恐惧而杀死英雄,一位是刘邦,另一位是朱元璋。刘邦怕功臣,只怕功臣手握兵权。事实上,这些手持兵权的英雄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除了韩信,其他人都不是他的直系。他们自己也想造反,刘邦不得不提前打击。
朱元璋不一样。朱元璋只要是英雄,他就害怕,不管英雄是文臣还是武将。不管英雄手里有没有兵权。比如李善长、胡卫庸,他们只是文臣,手里没有兵权,却被朱元璋害怕杀死。包括刘伯温,他们都没有幸免。
然而,朱升并没有失去生命,过着美好的生活,也受到了朱元璋的厚待。那么朱升有什么能力呢?他能得到这样的善待吗?
一、朱元璋认为朱升老实。
朱元璋曾称赞朱升“为人诚实,是老成贤达中的英杰”。
假如朱升是个武将,一个知识文化不多的武将,这样的赞美,我们也能理解。
然而,朱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顾问。可以说他隐藏了一肚子的技巧,这对我们来说并不容易理解。而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被称赞为诚实。如果不是讽刺,那就是赞美他的人,非常爱他。
显然,朱生是朱元璋最喜欢的人。这说明他可以经常向朱元璋透露自己的思想,让朱元璋觉得自己没有城府。当然,按照朱生的智谋,他不可能没有城府。只能说明他真的很聪明。在朱元璋面前,他应该表现出来,说出来。总之,他恰到好处,很舒服。
这是朱元璋放心他的第一个重要原因。
二、朱升在朱元璋的制度中没有掌握实权。
朱元璋害怕的英雄是那些掌握实权的人。例如,李善长、胡维庸、杨宪、王广阳等,他们负责首相的职位。另一个例子是蓝玉和其他人,他们控制着军事力量。这些人很重,很容易独断专行,不主动向朱元璋报告,所以朱元璋害怕他们,不能容忍他们。
但是朱升不一样。他没有在实权部门当官,也没有竞争这样的职位。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这些职位:翰林学院学士、东阁学士、嘉议医生、知识分子、同修国史、朱元璋建国前侍讲学士、中顺医生。这些职位有几个特点:一是作为朱元璋的参谋,给朱元璋提建议;二是帮助朱元璋写圣旨;三是当皇帝的老师。这三个特点使朱胜与朱元璋非常接近,可以随时随地交流,甚至影响朱元璋的决策。但他没有直接做出决定,也没有直接发号施令。朱元璋不可能害怕他。
三、建国后朱升及时辞职归隐。
事实上,只要大臣退出实权岗位,不掌握权力,朱元璋一般不会处理。李善长和朱刘伯温也退休了,但他们没有及时做到。尤其是李善长,已经涉及到胡卫勇的案件,无法退休。因此,他们都受到了惩罚。
然而,朱生早早退休了。洪武两年后,他向朱元璋提出辞职。当时,朱元璋只是对英雄们的一些做法不满意。据估计,他没有杀死他们的想法。
而朱生选择退休的地方也很讲究。既不是他的家乡,也不是他曾经练习过的地方。而是在沂淮。这样,朱元璋就能看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与周围没有联系,所以朱元璋很放心。
当然,还有一点需要解释的是,朱生死得很早,他在洪武三年后就去世了。即使朱元璋想惩罚他,他也没有机会。然而,虽然朱生逃脱了朱元璋的惩罚,但他的儿子并没有逃脱。朱生退休时,预计朱元璋会杀死英雄。他反复向朱元璋求情,并申请了一张免死券。但他的儿子朱彤仍然参与了郭桓的案件并被杀。
朱元璋杀功臣,朱升最后为什么能得到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