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是什么样的人?谭嗣同被捕时,父亲为什么不救他?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1898年6月11日,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开始了。1898年9月21日,慈禧囚禁光绪皇帝。康有为和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103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了。
湖南浏阳同治四出的谭嗣同在北京宣武年。经过九年的同治,他病得很重,昏死了三天,后来奇迹般地复活了,故字“复活”。十岁时,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湖为师。在他的影响下,谭嗣同对王夫之的思想非常感兴趣,受到爱国主义的启发。他博览群书,讲世济民的知识,文章写得很好,很反感传统时文八股。
1877年,他经常在浏阳和唐朝订交,开始接触算术、格致等自然科学。然后他去兰州,在父亲的道教办公室学习。1884年,他离家出走,参观各省,观察当地的风俗习惯,结交名人。第二年。开始认真研究王夫之等人的工作,阅读介绍西方科学、政治和历史的书籍。
[img]332773[/img]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30岁的谭嗣同在家乡听到这个消息后充满了悲伤和愤怒。因此,他努力倡导新学习,呼吁变法,并在家乡组织了一个计算机学会。康有为和1000多名举人一起向清政府学习,要求拒绝、迁都和变法,这让谭嗣同焦虑不安。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他逐渐意识到,为了拯救生命,必须改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1896年2月,谭嗣同进入北京,与梁启超等人交朋友。后来,他奉父命去江苏候补知府。在此期间,他开始写《仁学》,并于1897年1月17日完成。这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作品。同年2月,谭嗣同回到家乡湖南。在巡抚等人的支持下,他与唐才常一起创办了时务学校,大力宣传学校变革创新理论,灌输学生的革命意识。
[img]332774[/img]
1898年初,谭嗣同成立了南方学会,成立了《湘报》,宣传变法,攻击封建制度。6月11日,光绪发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8月,由于翰林学院学士徐志静的推荐,他被光绪召入北京。9月5日,他参与了变法。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于9月24日在浏阳会馆被捕。9月28日,他和康广仁等五人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他有机会逃跑,但他拒绝了。他说:“所有国家的变化都是在流血中完成的。今天,中国没有听说有变化和流血的人。这个国家并不繁荣。如果是这样,请从继承人开始。”
[img]332775[/img]
数据显示,谭嗣同被捕时,他的父亲谭继迅是湖北巡抚,但他没有实施救援。谭继迅一个是为了保护自己,另一个是知道,即使他向慈禧求情,他也不能成功地救出儿子。他是一个保守和封建的人,不同意儿子的改变。谭在浏阳推广新学期时,有人邀请谭继迅发挥主导作用,谭继迅立即拒绝说:“保护老宝藏,不想成为世界第一。”
谭嗣同的遗骸于1899年运回湖南,埋葬在浏阳城外的石山下。
谭嗣同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父亲不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