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崇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回顾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亡国之君要么无能,要么无能。不管他有多穷,他都年轻,无法控制朝廷的小皇帝。相比之下,崇祯,他登基18岁,非常勤奋,没有放纵和误解国家;此外,大多数亡国之君都很弱,大多面临诸侯之王的统治。崇祯不符合这一点,甚至他对所有官员都有绝对的控制权。可以看出,崇祯并不符合亡国之君的“气质”。
因此,有人说明朝的灭亡是偶然的,崇祯只是“生不逢时”;还有人说,明末,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层出不穷,老鼠和蝗灾层出不穷,导致各地农民起义频发。就在江山一片混乱的时候,后金也在边境虎视眈眈。在内忧外患下,崇祯无法抗拒,最终亡国。虽然这些都是真的,但并不是亡国的主要原因。清末也是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农民起义、内忧外患,但清朝依然存在。可见,这些都是有希望克服的。@ 归根结底,崇祯自己也有很大的原因。
一:崇祯的行为让将领心寒。上位后,他雷厉风行,扫除了阉党魏忠贤及其党羽,将全力掌握在手中,加强了皇权,给了百官一个下马威,也在朝中树立了威望。然而,为了继续加强中央集权,他的一些行为让所有官员都对他胆小。比如袁崇焕,不得不说袁崇焕是明末的优秀将领。他带领军队打下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战绩。因此,崇祯更加信任他,并给了他一把剑。
袁崇焕一时骄傲。他擅长杀死毛文龙,想要专权。这些行为确实是错误的,但对于一个将军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将军,甚至有这样的霸权,可以促进战争的胜利。但在崇祯眼里,袁崇焕成了叛变,最终残忍了凌迟。有了袁崇焕这样的案例,谁敢为他努力奋斗?因此,在后来与后金和农民起义的战斗中,明军很少胜利,崇祯非常生气,处决了一个又一个将军。有一段时间,他害怕被他怀疑。
另一方面,后金的皇太极与崇祯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明朝的祖大寿没有投降。皇太极非常喜欢他,并对他实施了“包围而不攻击”。当祖大寿投降回来时,他把它放了下来。后来,他又抓住了它,他没有报复。为了维护他的正直,祖大寿不想带清兵去战斗,他也跟着他。无论皇太极这样做背后的目的有多大,至少它比崇祯更舒适。
二:崇祯奖惩不一致。人心难测,为了更好地统治人心,古代朝廷和现代公司都有一套“奖惩制度”。例如,在古代秦国,有一套相应的作战奖励制度,但崇祯没有。他的奖惩是他想要的。当他高兴的时候,他给了许多将军尚方剑。然而,有了袁崇焕的先例,没有人敢使用它。他害怕粗心大意。这把剑刺伤了他。袁崇焕杀死了毛文龙,成为他最后的犯罪证据之一。
[img]332229[/img]
三:李自成得到民心。明末,各地农民起义频发。他们的起义对象自然是朝廷,崇祯是第一个。这时,李自成在起义队伍中更为突出。同样的立场,再加上李自成曾经说过“均田免赋”,这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人能做到。然而,饱受苦难的人仍然被吸引,纷纷倒在他身上。在这方面,崇祯没有做任何事,他也没有回到公众的心中。在同样的情况下,清末的太平天国被清朝抹黑镇压。
@ 崇祯已经上位17年了。虽然他一心想扭转局面,但由于管理不当和性格缺陷,他在17年内无法做到这一点,最终被打破了京城。他也为自己的国家而死,这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亮点”。在他上吊之前,为了不让妻子和女儿受到叛军的侮辱,他痛苦地杀死了杀手,强迫他们自杀,甚至亲自杀死了两个女儿。我觉得没有人是完美的。如果崇祯不是皇帝,他可能不会走到这一步,或者他可能会有所作为,但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个不稳定的明朝。
崇祯强权17年,最终成为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