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上英雄辈出,左良玉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
当李自成向崇祯皇帝提出条件时,其实还有另一个人也向崇祯皇帝提出了条件。这个人就是左良玉。虽然他不一定很勇敢,但他手中的80万军队是崇祯皇帝当时渴望的。此时,他依靠的军队已被调到关外作战。
在崇祯皇帝看来,如果他答应封李自成,那对他来说是一种耻辱;如果封左良玉,那就不一样了。毕竟这个时候他还是大明的肱骨大臣,所以皇帝的尊严得到了保全。然而,为了获得更多的好处,左良玉一直在观望,并不热衷于救援。
[img]331013[/img]
然而,随着北京被李自成打破,世袭藩王和地区高度自治的待遇都成了泡沫。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忠诚的大臣,主要表现是皇帝死后,他哭了,事实上,他哭了,是那些最初容易得到的好处,但他错过了,因为这会吐血三升而死。
崇祯虽然把他当成救兵,但他一直在权衡利弊。虽然他在对张献忠的比赛中屡战屡战,但在对李自成的比赛中却屡战屡败。这也是他不敢轻易举兵勤王的一个关键因素。毕竟他根本不是常胜将军。他心里很虚弱,因为他能否在北方获胜。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虽然他遇到了李自成就跑,但他的军队跑得越来越多,后来有了80万精英士兵。然而,在这个时候,他仍然没有安全感。今天,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感谢侯迅,他是桃花扇男主人的父亲。为此,他不感谢大明朝廷,只感谢户部尚书。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非常重视手中的士兵,认为这是他的资本。如果没有这么多士兵,崇祯会低三下四地对他说好话吗?为此,他紧紧地握在手中,一动不动,生怕打一场大仗,赔光了老底。如果这么多军队掌握在任何其他将军手中,估计就不会这样了。
[img]331014[/img]
崇祯的悲哀在于,这么多士兵被这样一朵奇葩抓住了。他对这样一个人有点无助。在这个时候,他只能用利益互相触动。然而,他仍然没有等到士兵们为国王服务的那一天,城市破裂并死亡。后人说左良玉是忠臣,主要是因为他临终前的遗憾。那么他真的是忠臣吗?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崇祯死前,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却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