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和胡唯庸案有什么关系?李善长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确实杀死了许多自己的开国英雄,明初四大案件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其中胡伟庸案件涉及面广,包括另一位著名的开国英雄李善长。然而,从表面上看,李善长死于胡伟庸的牵连,但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李善长被处死?朱元璋杀李善长的原因是什么?
[img]330802[/img]
李善长是被胡唯庸牵连的吗?
朱元璋出身低微,以个人魅力吸引了大批文臣和武将的支持。他担心王子不能降服这些英雄。朱元璋可以说,他的八代祖先都是根正苗红的贫农。他的父母和兄弟在元朝末年的灾难中饿死,甚至没有地方埋葬。如果邻居刘继祖没有给他
在墓地里,朱元璋的家人不得不揭露尸体荒野。为了活下去,朱元璋不得不去皇觉寺当和尚。
作为淮西集团的灵魂人物,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老板,淮西集团是朱元璋赖以起家的资本。 ,李善长既富贵又富贵。
,还傲横专善,凭借手中的权力,凌驾于百官之上
,试图压制持有不同见证人的人,这肯定会引起非淮人集团和朱元璋的不满。李善长也有一点“不死就不会死”的意思。在他的统治期间,他“外宽内多”。一旦有人冒犯了他,他就会贬低官员,杀死他的头。可以说他非常傲慢。此外,在他的统治期间,他强迫刘伯温将权力奉献给自己,这也是他最终被杀的伏笔。
也许,李善长没有想过谋反,也没有同意胡等人的行为。但是,年纪大了,没有力气去管理。此时此刻,朱元璋正在思考是否要废掉丞相,解决这一千多年的矛盾,防止大权旁落。虽然除了胡,废除了丞相,但李善长这个国公势力不容小觑。朱元璋仍然觉得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最终找到了清除李善长的理由。
胡卫庸在朝时,曾想拉李善长下水,善长不从,胡拉李善长的弟弟劝说善长,时间长了,善长终于说:“我老了,我死了,你等着自己.后来因为李善长的下人屈打成招说了这句话。因此,朱元璋决定了他的谋反罪。他真的想加上犯罪。李善长既没有谋反的野心,也没有必要。如果胡维庸成为皇帝,李善长只是大臣中的第一个,这与现在没有什么不同。
李善长简介
李善长(1314-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小时候爱读书,有智谋。后来,他投靠朱元璋,跟随战争,出生入死。他做出了很多贡献,堪比汉代宰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被授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称号,晋升特进、光禄医生、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韩国公爵、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为党,朱元璋将李善长与妻女弟侄70多人一起处死,年满76岁。南明洪光政权追究襄民。
胡惟庸案
胡卫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是明初四大案件之一。除胡卫庸后,朱元璋放弃了宰相,废除了中书省。原因有六个部分。后来,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另一个内阁供皇帝担任顾问。内阁大学士的权力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宦官呈现给皇帝。从那以后,明朝名义上就没有宰相了,后来在永乐皇帝之后,内阁首辅的本质被取代了。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杀宰相胡唯庸九族,杀灭皇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发布《告示奸党录》,处决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滕国公顾时子孙等开国功臣。后来,胡通日、通元(北元)调查了他的党羽,前后杀害了3万多人,被称为“胡狱”。
[img]330803[/img]
争议
明朝历史书中关于胡卫勇案件的记载存在许多矛盾。因此,当时有人怀疑明朝历史学家郑晓和王世珍都持否定态度。一些学者还指出,所谓胡卫勇案只是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借口。因此,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皇帝的专制集权得到了极大加强。
晚明学者钱谦益说:“云奇之事,国史野史,一无可考。“明史”说“只庸既死,其反状仍未尽露”。后人怀疑这是朱元璋对相权威胁君权的恐惧,导致杀机,甚至滥杀无辜。早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就命令将来的臣下奏书,不允许“关白”中书省(大臣奏事时,中书省不必知道)。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除丞相制度,只是不允许“关白”中书省的延续,这意味着权力是独一无二的,自古以来就集皇权和相权于一体。从此,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说:“自古以来,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以来,不旋后死。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但其间用户多有恶棍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不敢互相压制。一切都是朝廷@ 稳当。后嗣君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立即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李善长之死真的牵连了吗?胡唯庸案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