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为您带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阴谋是小道,阳谋才是真正的高招。阳谋不仅个人格局更高,而且让对方难以招架。他知道这是一个坑,不得不跳。阳谋能有这么大的“魔力”,就是基于对人性的准确把握。
我们听过很多关于历史上阳谋的故事,比如二桃杀三士、推恩令、狭天子以令不臣等等,都是聪明的阳谋。虽然阴谋很难察觉,但如果我们仔细处理,也不是我们无法破解,甚至什么都不做,我们就会躲起来。阳谋不然。对方基本等于直接告诉你,我挖坑了。欢迎跳。更可悲的是,我们不得不跳。
[img]326633[/img]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狭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吕布、刘彪等人至少要装作听话,尽管他们知道曹操和自己没什么不同。袁术抛弃汉朝,率先称帝,但他也成为诸侯中第一个被淘汰的人。当然,曹操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奉天子。如果刘备奉天子,几分钟就会成为悲剧。
为了保住鲁国,孔子的弟子贡用一张嘴让吴、越、齐、晋互相打仗,还用阳谋。以吴越齐晋的利益为诱饵,他们不得不出兵。子贡的游说堪称阳谋的经典,但由于篇幅较长,本文就不详细介绍了。我们通过一个更经典的阳谋-二桃杀三士来分析为什么阳谋很难破解。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发生在齐景公时期。齐景公姓姜。此时,姜齐还没有被田齐取代。然而,医生田氏逐渐掌握了齐国的权力。如果不是晏子,田氏代齐的故事会早很多年。“三士”中的田开疆是田氏族人,晏子的主要目标是他。
所谓“士”,是指武士,是春秋贵族的最低水平,也是春秋各国军队的基本组成部分(春秋早中时期)。“三士”都是齐国贵族。田开疆是田的子弟,与另外两位公孙接、古冶子交朋友,对齐景公构成潜在威胁。为了消除威胁,晏子想出了用两个桃子离开三个人。
当你读到这个故事时,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燕子拿出两个桃子来挑衅三个人,最终导致三个人自杀?下面,让我们稍微分析一下。
春秋战国时期大多数贵族都有好面子,这是由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决定的。战国时期四个儿子之一的孟尝君,只说他是个“小丈夫”,就带着门客杀了数百人来回报对方的嘲笑。
[img]326634[/img]
这种“好面子”的氛围甚至延续到西汉武帝时期。大侠郭解旅行时,有人只是坐着,没有站起来迎接郭解。郭解的门客会互相杀死。好面子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
正是这种“好面子”的氛围给了燕子开始的机会。如果燕子只考虑这一点,他就不能表现出他的力量。他用两个桃子离开了三个人。出发点是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的不同性格缺点。只有打蛇打三寸,才能一针见血。
三个人都是猛将,古冶子做事比较含蓄,不喜声张。他救了国君的命,当时的人都以为河神显灵,但古冶子没有对外宣传是自己的功劳。
田开疆在战场上做出了很多贡献,是三人中立功最多的人。而公孙接则属于急性子,是晏子主要用的对象。
[img]326635[/img]
晏子拿出两个桃子,让三个人陈述自己的功劳,看能不能得到国君的奖励。公孙率先抢了一个桃子,剩下的两个人为了面子要赶紧站起来抢最后一个桃子。晏子利用古冶子的“急性子”,营造一种紧迫感,让剩下的两个人抢最后一个桃子。
晏子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设定了获得桃子的标准,即三个人陈述自己的功劳,而不是比较功劳的大小。如果换成现代,就是“先到先得”。如果三个人先陈述功劳,比较后拿桃子,肯定会根据功劳的大小来划分桃子,但晏子故意忘记了这一点。晏子的做法在现代随处可见,比如“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属于本店”。
虽然第三个人行动缓慢,没有得到桃子,但在别人眼里,他没有得到桃子,这就种下了燕子的计划。没有得到桃子的第三个人为了挽回面子,或者和另外两个人打架,或者因为“羞耻”而自杀。最后,不管是哪个结果,三士的“联盟”肯定会分崩离析,达到了燕子的目的。
晏子的阳谋能成功,公孙的“急性子”是关键,三士的结局从晏子拿出两个桃子就注定了。但是,如果改变别人,晏子的计划能否成功,就说了。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但是,如果你用晏子的心去把握,改变别人,你也可以想出有针对性的计划。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推恩令。推恩令的阴谋也针对人性的弱点——爱与贪婪,诸侯王对孩子的爱,以及诸侯子孙对权力和财富的贪婪。
汉朝诸侯国实行长子继承制。诸侯王的土地和头衔只能给长子,其他诸子最多只能继承一些财富。然而,长子不一定是诸侯最喜欢的儿子。对于他最喜欢的儿子,诸侯总是想给更多的东西。这就是人性。
面对诸侯王的财富和权力,谁会不感动呢?现代电视剧中那些富裕家庭的怨恨,起源并不都是“财产”。对更好生活的渴望也是人类的本性,有些表现为奋斗,有些表现为贪婪。@ 诸侯王知道他会削弱诸侯国的实力,但他不得不陷入陷阱,除非他只有一个儿子。
如果你能制定一个阳谋,你必须抓住对方的“弱点”,不想进入对方的阳谋。你只能用绝对的力量和外力来打破这个计划。然而,人性的弱点怎么会这么容易克服呢?
【阳谋】高明在哪里?【二桃杀三士】故事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