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在对外作战时,并没有放松内部团队建设。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作战,以集中权力。
舒尔哈齐是清楚祖宣皇帝塔克世的第三个儿子,他和努尔哈赤一起出生在喜塔拉。他五岁时,努尔哈赤九岁,母亲去世,兄弟俩同甘共苦;在战斗的初期,兄弟俩一起生死;当他们的事业逐渐变得优雅时,兄弟俩开始在同一张床上做梦;当舒尔哈齐多次建立奇迹,逐渐成长时,兄弟俩开始在同一个房间里战斗。
[img]325803[/img]
名扬四海,光芒万丈的“船将”
努尔哈赤称王时,舒尔哈齐以战功和兄弟情谊被称为“船将”,也是第二号人物。随着事业的成长和威望的提高,舒尔哈齐逐渐成名。
在明朝人眼里,舒尔哈齐的地位堪比努尔哈赤。他们称努尔哈赤为都督,也称舒尔哈齐为都督,给兄弟同样的待遇。努尔哈赤多次派舒尔哈齐到首都朝贡。明朝对他的礼貌也很高。万历二十五年:
“建州等卫夷人都督,都指挥舒尔哈齐等100名,纳木章等100名,全部赴京朝贡,送宴如《明神宗实录》
舒尔哈齐在兄弟中排名第一@ 因此,明朝也被称为“三都督”。明朝并不打算提高舒尔哈齐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和努尔哈赤一样,是明朝在辽东的威胁。
为了安抚女真,明朝守卫辽东的总兵官李成良特意让儿子李如柏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以示友好,维护辽东安全。当李如柏成为大明辽东的总兵官时,当地也有传言说:“奴酋女婿守卫,不知辽东落谁手!”由此可见,舒尔哈齐在女性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和影响力。
东邻国看舒尔哈齐也是如此。李朝使者何世国等人去努尔哈赤驻地。努尔哈赤在家里招待,按照惯例举行礼物和宴会。然后,去舒尔哈齐家,以同样的规格举行礼物和宴会。兄弟俩都给使者礼物。唯一的区别是努尔哈赤宰牛,舒尔哈齐宰猪。
与此同时,李朝的使者也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例如,万历二十四年,沈忠一出使建州就看到:努尔哈赤有150多名将军,控制了数万名军队,舒尔哈齐有40多名将军和5000多名士兵,但衣服的颜色和努尔哈赤一样。@ 长期以来,李朝一直将舒尔哈齐视为建州女真的“二把手”。
随着个人力量的增长,舒尔哈齐对现状并不满意,他的行为也开始不安。他想和努尔哈赤平起平坐,分享他的决策权。舒尔哈齐在接待申忠时“表达了他的感受”:“如果你将来送礼物,你就不能把我们的兄弟分开。”这已经揭示了舒尔哈齐的“愿望”。他不愿意屈服于他的兄弟,想要并驾齐驱。
兄弟冲突愈演愈烈,最后彻底撕破了脸
舒尔哈齐的“占有”和努尔哈赤的集权势必然难以容忍。他们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军队征服哈达部的战役。
战前,舒尔哈齐自告奋勇,自告奋勇,要求充当军队前锋。努尔哈赤同意让他带领1000人迈出第一步。令人费解的是,舒尔哈齐来到哈达城,看到城头守军密布,城下敌人出城迎战,但他一动不动。
努尔哈赤谴责舒尔哈齐,然后亲自带领军队进攻。舒尔哈齐被责骂后,他又开始组织进攻,但道路受阻,所以他不得不绕道而行。哈达兵从城里放箭,军队伤亡惨重。
[img]325804[/img]
后来,努尔哈赤苦战了六天六夜,终于攻下了哈达城。但由于舒尔哈齐耽误了战斗机,造成了大量伤亡。舒尔哈齐以前很勇敢,从来没有按兵不动过。这一次,很可能是为了保全自己,没有充分配合,不听调度。
两人的第二次冲突是攻打乌拉。万历三十五年,努尔哈赤和乌拉贝勒布在占泰爆发了乌杰岩之战。他首先命令舒尔哈齐、楚英、戴山、费英东等人带领3000人到乌拉斐特优城接捕俘虏。当你到达斐特优城时,天空中出现了一种异象:
“时夜阴晦,军中大旗上有光。众以为异。扪心所没有,复树之,光如初——《清史稿》
舒尔哈齐非常相信这种天文怪象,认为这是一个“凶兆”,准备退役。然而,楚英、戴山等人认为好运和坏运气已经确定,他们坚决反对失败,所以他们决定前进。
当他们接受斐特优城数百名工作人员返回时,他们在乌杰岩遇到了1万多名乌拉部工作人员。楚英和戴山率领军队与乌拉部作战,舒尔哈齐带领数百人躲在山脚下观看战争。经过激烈的战斗,乌拉部队被打败了。
回到赫图阿拉后,楚英和戴山报告了战争情况,努尔哈赤准备处死常书和纳齐布。舒尔哈齐跳出来求情,说杀了他们就等于杀了自己。这既是威胁,也是诱惑。努尔哈赤从大局出发,不得不饶了他们的命。但从那以后,努尔哈赤再也没有派舒尔哈齐去打仗。
不带兵出征,相当于失去兵权。入关前,满清没有兵权,就没有实力。当时的女性真的有很强的尚武精神,以立功为荣誉,以立功为晋升标准。舒尔哈齐不打仗就很难立足。
没过多久,舒尔哈齐就无法忍受努尔哈赤对他的惩罚。他到处表达不满,说:“这样生活总比死好!”于是,他背叛了努尔哈赤,跑到黑木自力更生的门口,试图“分开”。
[img]325805[/img]
努尔哈赤首先劝说舒尔哈齐,但收效甚微。后来,他杀了两个儿子,没收了他的财产。当他准备杀死阿敏时,他被皇太极和其他人训诫恢复了生命。
舒尔哈齐被迫回到赫图阿拉,向努尔哈赤承认自己的错误。与此同时,明朝辽东巡逻队根据熊廷毕行挑拨离间之计,试图切断努尔哈赤的手脚。
努尔哈赤长期以来一直对舒尔哈齐非常不满。再加上外人的煽动,他无情地囚禁了他。万历39年,舒尔哈齐去世,只有48岁。至于死因,由于涉及清太祖,我们应该对尊者保密。因此,清朝的官方历史没有明确记载,这已成为一个未解之谜。根据孟森先生的考证,舒尔哈齐的死“实际上是一场杀戮”;一些学者认为舒尔哈齐病逝。
他说:舒尔哈齐和努尔哈赤兄弟之间的斗争就像股东之间的权力分配一样。舒尔哈齐想要更多的股份和更大的决策权,而努尔哈赤担心他的权力会更大,不服从领导层。当矛盾无法调和时,一定会有一个退出。努尔哈赤利用大股东的优势,成功地消灭了小股东,巩固了他的领导地位。
努尔哈赤的兄弟是开拓领土的英雄 为什么最后会落到悲惨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