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哥舒翰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古人有句谚语:试玉要烧三天,辨材要七年。也就是说,要想全面深刻地了解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要凭一时一事的印象匆匆下结论,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其实和“路遥知马力,久久见人心”是一样的。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犯了这样的错误。
[img]323547[/img]
唐太宗李世民以选人不拘一格而闻名。他手下有许多勇敢凶猛的胡人武将,如阿斯那社尔、契碧何力、李思摩等,成为唐代武将集群的一大特色。唐朝也有“文用汉、武用胡”的传统。此后,唐代历代武将纷纷效仿,大量选拔重用胡人武将。这些来自游牧部落的胡将军,虽然粗鲁无文,但却是忠诚的,勇敢的战斗,勇敢的不怕死亡,具有极好的武将潜力。他们驰骋沙场,为唐朝开辟疆土,屡立大功。
[img]323548[/img]
唐代中期,有一位著名的胡将军:哥舒翰。提到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雷鸣般的。你不必精通历史。只要你上过学,你就会对他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一首以哥舒翰为主题的诗长期以来一直被列入中文名单:“北斗七星高,哥舒晚上带刀。到目前为止,我还窥视着牧马,不敢穿越临朐。”这首诗的主角是哥舒翰。
[img]323549[/img]
哥舒翰,出生于西域突骑施汗国,哥舒部落贵族,母亲是于和国公主。因为家境优越,哥舒翰年轻的时候也是斗鸡走马,喝酒玩乐,这是一朵花。40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的家庭正在中落。哥舒翰浪了大半辈子,突然浪子回头,决定做一些事业。当时,唐朝著名将军王忠嗣参军。
哥舒翰有着非常优秀的军事天赋。经过多年的战场训练,他很快成长为当时唐朝最优秀的将军。五年前后,哥舒翰被任命为陇右节度副使、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全面负责唐朝西部边境对吐蕃的整体作战。
[img]323550[/img]
唐初中吐蕃实力雄厚,多次入侵唐朝。与唐朝发生了许多大规模战争,这是唐朝西部地区的一个重大问题。哥舒翰上任后,他在石堡城、苦拔海、吐蕃麦庄等战役中取得了巨大胜利,严重打击了吐蕃军队。”从那时起,吐蕃逃离了青海近十年。”。哥舒翰的辉煌成就不仅使唐朝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而且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唐朝将军,被视为国家的干城。
天宝十三年来,大诗人杜甫游历了首都,听说了哥舒翰的名字和事迹,不禁感到钦佩。于是他写了一首诗《给哥舒开府翰二十韵》,献给了哥舒翰,表达了对他的敬意。整首诗太长了,不能在这里全文抄录,但杜甫对他的敬佩只能从几句话中感受到。
[img]323551[/img]
杜甫诗中热情洋溢地赞美:“今代麒麟阁,谁是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锋百胜在,略地两角空”,“智谋垂睿,进出冠诸公”,“勋业青冥,交友精神”,“茅土加名,山河誓永远。策行遗战伐,契合动昭融”,把哥舒翰称为唐朝第一位将军和大英雄,毫不犹豫地赞美,几乎到了无节制吹捧的地步。
不幸的是,这首诗成了杜甫最尴尬的一首诗。仅仅两年后,天宝十五年后,哥舒翰在安史之乱中被命令在潼关与安史叛军作战。出乎意料的是,哥舒翰在叛军的攻击下指挥了唐朝十多万军队。
为了活下去,哥舒翰竟然叛国投敌,跪在安禄山面前,满口奉承:“肉眼不认识陛下,这就是为什么。陛下还自告奋勇为安禄山效力,“臣以尺招之,不日平”,主动提出给唐代武将写招降信,以赢得安禄山的青睐,奴颜卑骨,寡廉鲜耻,令人目瞪口呆,他一生的名声都付诸流水。
[img]323552[/img]
可以看出,真正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许“风知草,世界知忠臣”这句话是最可靠的衡量标准。
历史告诉我们不要随便评价一个人!杜甫曾经在这个人身上种了个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