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清朝的“哭庙案”是怎么回事?
人们总是害怕死亡,无论哪一个,在刑场上,只不过是软腿,哭,或者也有临死的男人,喊“20年后是一个男人”,事实上,只是在人们面前最后一次。说刑场上有什么有趣的轶事,它只能用金圣叹息的刑场表演来说。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水浒传》,里面有很多他的批评。
金圣叹是苏州人,九岁入读私立学校,由于天赋聪明,学习勤奋,很快便名扬乡下,成为神童。
[img]322838[/img]
据史料记载,金圣叹为人狂放不羁,不重功名,考秀才时作文怪诞,被废除。
原来秀才考试的题目是“西子来了。”他写道:“开东城,西子不来,开南城,西子不来,开西城,西子来,我喜欢看这个美女。”考官看到哭笑不得,批评道:“美来了,可惜你失去了一个秀才。”
清顺治18年来,苏州府吴县县长任维初为了追回欠税,鞭打人民,激起了大家的愤怒。金圣叹和100多名学者在孔庙哀悼顺治的死亡,并借此机会起诉江苏巡抚朱国治。
朱国治为任维初隐瞒了他的保护,并向朝廷报告了这些人提倡无序抗税,这震惊了先帝在天堂的精神。清政府逮捕了金圣叹等七名学者,并以叛逆罪斩首他们。这是著名的“哭庙案”。
[img]322839[/img]
行刑当天,金圣叹坐在刑场里等待时间的到来。刽子手拿着鬼头刀,令人不寒而栗。金圣叹了口气,没有表现出恐惧,甚至找了一个裁判喝酒。裁判也被金圣叹的势头震惊了,满足了他临死前的要求。
喝完酒,金圣叹了口气,对监斩官笑着说:“割头,痛事也是;喝酒,快事也是。割头先喝酒,开心!”
看到时间快到了,金圣叹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去苏州报国寺玩的时候,寺里的方丈曾经给了他一个“半夜三半”的联盟,至今无法对出。
碰巧是中秋节。金圣叹突然受到启发,赶紧喊了两个等着收尸的儿子,笑着对儿子说:“你明天可以去报国寺,告诉那个老秃头,我有下联,对“中秋八月中旬”绝对绝对!”。
[img]322840[/img]
金圣叹的两个儿子中有一个叫莲儿,另一个叫梨儿。当他们听到父亲开玩笑时,他们忍不住哭了起来。金圣叹对儿子们说:“哭有什么用?来吧,我给你一个对联:可怜的儿子(莲子)心里很苦。你能对付谁?”
这个时候两个儿子没有心思对联,哭得死死活活的,只能摇头表示对不起。
金圣叹了口气,大失所望,说下联“离儿(梨儿)腹内酸”。
这副对联一语双关,对抗严谨,可以在刑场上对出如此高质量的对联,可见金圣叹对生死的看法有多淡!而且,金圣叹巧妙地把两个儿子的名字都对准了,真的很厉害。
[img]322841[/img]
行刑的时刻来了,金圣叹神秘地对刽子手说:“来吧,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对方,不要让别人听。”
刽子手以为有什么秘密,就把耳朵放在金圣叹的嘴边。金圣叹小声告诉刽子手一个“秘密”:
“花生和豆干一起咀嚼,有火腿的味道。以后一定要试试!还有,过了一会儿,当我砍头的时候,用一点力,我的头掉在地上,两张小纸条从我的耳朵里掉了出来。这才是真正的秘密。记住!”
随着三通的鼓声,刽子手举起刀落下,两张小纸条从耳朵里掉了出来。刽子手赶紧上前捡起来,一张纸条上写着“哦”,另一张纸条上写着“好痛”。合在一起就是“哦,好痛!”
清朝的[哭庙案]是怎么回事?金圣叹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