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说到曹操,大多数人会认为他是一个政治手腕很多的英雄,或者是一个杰出的作家。事实上,曹操也是治理民生的好手。在他的领导下,汉末逐渐强大,压制了东吴和刘备的势力。曹丕登基,改朝换代后,魏国的国力也日益增强,而蜀汉等刘备、诸葛亮等人不在后,每况愈下。也许很多朋友不太清楚曹操在民间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次,我们将介绍其中两个。
[img]318828[/img]
东汉末年,世界一片混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服了四面八方,消灭了二元、吕布、刘彪、韩遂等分裂势力,降服了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实施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政策,为曹魏建国奠定了基础。
除了军事原因外,曹操还在北方屯田修建水利,解决了军粮不足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巨大的饥荒。在此期间,粮食供应已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由于军粮不足,无敌自破者数不胜数。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谁综合国力强,谁就能在统一世界的道路上领先。正是因为曹操在北方大力推行了两件事,曹魏的实力才大大增强。
[img]318829[/img]
第一件事:盐换牛
东汉时期,农业牛广泛应用于中原农业牛产中,是我国农业技术的一大飞跃。农业牛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耕作面积,粮食产量也有所提高,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然而,古代农业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一旦发生长期大规模灾害,粮食产量持续急剧下降,新增人口无法养活,政府无法救济灾民。绝望的农民只能拿起武器造反。
曹操意识到,赢得战争的首要任务是筹集足够的粮草,做好农业生产。这时,一位名叫魏梦的大臣向曹操建议:“如果能为农民提供牛耕,劳动效率会大大提高。为什么要担心没有足够的军粮呢?”
曹操对这个建议非常感兴趣,问道:“牛从哪里来?”魏梦回答说:“盐垄断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收入。如果用卖盐的钱买牛,然后把牛租给农民生牛,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202年,曹操命令正式推广“盐换牛”,并为农民免费配备牛。这样,国家征收了更多的食物,农民留下了更多的口粮,杀死了两只鸟。
[img]318830[/img]
第二件事:推广水排
冶金技术的水平决定了军队的实力。三国时期的冶金过程通常是建造高炉,然后点火熔炼矿石。熔炼速度取决于炉内的温度。为了快速、良好地完成冶金任务,必须保持炉内持续的高温。为了保持高温,外界需要不断地向炉内吹风,这取决于马力,用马拉动鼓风机向炉内送风。但是当时能用的马都被抽调到前线打仗,哪里有足够的马投入生产呢?
为了解决马数量不足的问题,曹操招募了大量民夫参与冶炼,并用人力鼓风。虽然这样做解决了迫切需要的问题,但它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毕竟,人力不如马力。一匹马能做好的工作可能需要很多人来做。它无意中占据了大量宝贵的农业人口,间接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曹操平定荆州后,一个叫韩暨的人出现在曹操面前,说他发明了一种水排技术,可以完全取代马力和人力为曹军冶金。
[img]318831[/img]
水排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在河流湍急的地方建造一个圆柱形水轮,然后通过传导装置将水流驱动产生的力连接到岸边的风囊中,利用水源断断续续地向风囊提供动力,保持熔炉内的高温。这种排水技术不仅解放了大量的人力,而且远远超过了马力。它可以日夜熔炼铁矿石,为军队和农民提供足够的武器和农具。曹魏的冶炼速度一下子提高了三四倍,军队在硬实力上超过了刘孙两家。
得知这个好消息的曹操欣喜若狂,立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请皇帝下令赞扬韩暨,任命为司金都尉,专门负责全国冶金厂。他的地位仅次于九卿。
蜀军引以为傲的“诸葛连弩”为何蜀军仍不能战胜魏军?主要原因是弓箭生产速度不够,冶金技术不好。
曹操在民间实施了哪些政策? 这些政策对魏国的影响有多大?